目前 *** 上流行的受骗概率测试主要通过情景选择题或心理问卷形式,评估个体对诈骗的警惕性、信任倾向及信息判断能力。这些测试通常将结果分为几个等级(如低、中、高),并给出相应的防骗建议。以下是几种典型测试的示例:
1. 心理测试:你的受骗指数有多高?
这类测试通过10个左右的生活场景问题,考察你的信任习惯和风险意识。例如:
路遇小孩乞讨,你会给零钱吗?(给零钱→可能过于善良,易被利用;不理→警惕性较高)
收到“老师”短信要求转账学费,你会怎么做?(立马打钱→被骗率高;打 *** 核实→被骗率低)
你相信“返利”“网恋介绍投资”这类信息吗?(相信→易陷入“杀猪盘”或诈骗)
结果解读:通常会将受骗指数分为10%~90%不等,比如“10%”表示警觉性极高,不易被骗;“70%”表示容易轻信他人,需加强防范。
2. 公众号/政务平台的反诈测试
这类测试更注重实际诈骗场景的应对,比如:
假如你是家长,接到“班主任”短信要求交学费,你会:(A. 立马打钱;B. 打 *** 给老师核实)
收到陌生链接称“你的快递丢失需理赔”,你会:(A. 点击链接;B. 联系快递公司官方 *** )
网恋对象推荐“稳赚不赔”的投资平台,你会:(A. 投入资金;B. 拒绝并结束关系)
结果解读:直接关联具体诈骗手段(如冒充老师、、杀猪盘),告诉你“这样做会被骗”“这样做才安全”,更贴近实际防骗需求。
3. 经典趣味测试:你的“单纯度”与受骗风险
这类测试通过性格或行为偏好判断受骗概率,比如:
医生说你“营养失调”,你会:(A. 服用补药;B. 再看其他医生;C. 不以为然;D. 注意膳食)
你更相信权威人士(如领导、专家)的话,还是自己的判断?(相信权威→易被“权威诈骗”误导;相信自己→警惕性较高)
结果解读:用“单纯度”来反映受骗风险,比如“单纯度高的人易相信他人,受骗率75%”;“单纯度低的人善于质疑,受骗率20%”。
注意事项
这些测试多为趣味性评估,不能完全替代专业的心理测量,但能帮助你反思自己的防骗意识。若想真正降低受骗风险,关键是记住以下核心原则:
不轻信陌生信息:尤其是涉及钱财、个人信息的请求;
核实身份: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对方身份(如老师、 *** 、领导);
拒绝“天上掉馅饼”:、杀猪盘、低价购物等“好事”往往是诈骗;
及时报警:若不幸被骗,保留证据并立即拨打110。
(注:以上测试示例综合自 *** 公开内容,具体结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