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末伏为8月9日至8月18日,共计10天,是2025年三伏天的最后一伏。
末伏注意事项
1. 防暑降温不松懈
末伏虽已立秋,但白天气温仍可达30℃以上,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可达10℃左右)。需避免中午长时间暴晒,外出时携带遮阳帽、墨镜;室内使用空调时,温度设定在2527℃为宜,避免直吹(尤其是头部、颈部),以防引发感冒或关节疼痛。要多补充水分(每天15002000ml),可选择淡盐水或绿豆汤,避免脱水。
2. 饮食以“清补”为核心
末伏处于“长夏”与秋季交替阶段,既要祛除残留的湿气,又要预防秋燥。建议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芡实、小米、赤小豆、冬瓜),帮助脾胃恢复运化功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梨),缓解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酸味食物(如葡萄、柚子、柠檬),收敛肺气,增强肝脏功能。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如辣椒、花椒)、油腻(如油炸食品、肥肉)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3. 起居作息调整
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早睡(22:30前)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6:007:00)能让肺气舒展,预防“秋乏”(因夏季晚睡导致的疲劳感)。中午可适当午睡(30分钟1小时),补充精力,但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要保持室内通风,每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开窗换气,降低霉菌滋生风险。
4. 养生保健重点
穴位 *** :每天按揉极泉穴(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12分钟,可理气护心,缓解胸闷、心悸;按揉足三里穴(膝盖下方3寸,约四指宽度)35分钟,能强身健体、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
泡脚祛湿:每晚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左右,水位没过脚踝,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祛除体内湿气,缓解失眠、上热下寒(如手脚心发热但下肢冰凉)等症状。
运动适度: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篮球)导致大汗淋漓,损伤阳气。运动时间建议在早晚(如早上7点前、晚上6点后),此时气温凉爽,不易中暑。
5. 避免“三忌”
忌贪凉:不要猛吹空调、过量吃冷饮(如冰淇淋、冰西瓜),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即使天气炎热,也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出风口吹,可备一件薄外套遮挡。
忌过食辛味:辛辣食物(如辣椒、大蒜、生姜)会助长肺气,导致上火(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便秘等症状。末伏以清补为主,应减少辛辣食物摄入,多吃酸味、甘味食物(如红枣、南瓜)。
忌“秋冻”过度:虽然“春捂秋冻”有一定道理,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人、儿童及孕妇,不宜过度“秋冻”。一旦气温急剧下降(如低于20℃),应及时添加衣物,避免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