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的核心特征是情绪、精力、活动水平的极端波动,表现为躁狂/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交替出现(发作间期可相对正常)。以下是结合临床标准的自测维度及具体表现,帮助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躁郁症倾向:
一、核心症状自测
1. 躁狂/轻躁狂发作(持续≥4天躁狂,≥1周轻躁狂)
情绪高涨:异常兴奋、愉悦,甚至自我感觉“无所不能”(如“我能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
活动增多:精力充沛,整日忙碌(如同时开展多项工作、社交),但往往虎头蛇尾;
言语增多:说话速度快、音量大,内容夸大(如“我要成为亿万富翁”)或不切实际;
思维奔逸:联想迅速,想法一个接一个(如“脑子转得比电脑还快”),但缺乏逻辑性;
睡眠需求减少:即使每天睡34小时,仍不觉得疲倦;
冲动行为:做出平时不会做的决定(如冲动消费、高风险投资、随意更换工作)。
2. 抑郁发作(持续≥2周)
情绪低落:持续悲伤、绝望,对生活失去兴趣(如不再喜欢以前爱好的运动、电影);
精力减退:极度疲劳,不想动(如连起床、刷牙都需要强迫自己);
思维迟缓:反应变慢,思考问题困难(如“脑子像生锈了一样”);
睡眠障碍:失眠(难以入睡、早醒)或嗜睡(每天睡10小时以上仍觉得困);
食欲改变:食欲大增(暴饮暴食,尤其喜欢高热量食物)或减退(不想吃东西);
自责自罪:过分自责(如“我是个没用的人,拖累了家人”),甚至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二、辅助判断维度
病程特点:躁狂与抑郁发作交替出现(如先躁狂1周,再抑郁2周,然后恢复正常),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可相对正常,但可能有残留症状(如情绪不稳定);
功能损害: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工作、学习或社交(如因躁狂被公司辞退、因抑郁无法上学);
家族病史:家族中有躁郁症患者(如父母、兄弟姐妹),患病风险会增加。
三、重要提醒:自测不能替代专业诊断
以上自测仅能提示可能的倾向,无法确诊躁郁症。躁郁症的诊断需要精神心理科医生结合以下信息综合判断:
详细的病史采集(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
心理量表评估(如MDQ躁狂量表、HAMD抑郁量表);
排除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脑部肿瘤、药物副作用等)导致的类似症状。
若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上述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影响生活,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如心境稳定剂、心理治疗)能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