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对立冬时间的“早晚”有丰富的谚语,主要围绕立冬交节的具体时辰或农历月份的日期区分,并关联冬季气候特征的预测。
1. 以交节时辰划分:上午/清晨立冬 vs 下午/晚上立冬
民间普遍认为,立冬若在清晨或上午(如“凌晨”“早上”),预示冬季开端寒冷;若在下午或晚上,则冬季初期偏暖。具体谚语包括: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强调清晨立冬时,冬季初始气温极低(“冻死牛”为夸张说法,形容寒冷程度);下午或晚上立冬时,冬季开始较温和。
“白天立冬暖暖的,晚上立冬冷飕飕”:白天立冬意味着冬季来临前热量未完全消散,初期较暖;晚上立冬则表示冷空气提前主导,初期就较冷。
2. 以农历月份日期划分:冬在头 vs 冬在中 vs 冬在尾
另一种常见说法是根据立冬在农历月份的上中下旬判断,对应“冬在头”“冬在中”“冬在尾”:
“冬在头,冻死牛”:若立冬在农历月份的上旬(如十月初七,2024年立冬即为农历十月初七),预示冬季整体偏冷,甚至可能出现极端低温。
“冬在中,单衣过冬”:若立冬在农历月份的中旬,冬季气温较温和,人们可能无需厚重冬装即可过冬。
“冬在尾,倒春寒”:若立冬在农历月份的下旬,冬季前期偏暖,但来年春季可能出现“倒春寒”(春季气温骤降),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3. 早立冬与晚立冬的气候关联
无论是以时辰还是农历日期划分,“早立冬”(清晨/上午、上旬)通常与冬季寒冷相关,“晚立冬”(下午/晚上、中下旬)则与冬季温和相关。这种说法源于古人对长期气候经验的,虽无严格科学依据,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节气与气温的关联。例如,早立冬时,冷空气可能提前南下,导致冬季初始气温偏低;晚立冬时,冷空气活动较晚,初期气温相对较高。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