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冬至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admin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节气之一(约公元前20世纪),属于冬季第四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交节。其核心含义围绕太阳运动与昼夜变化:

太阳直射点极致: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终点,此后开始向北回流;

昼夜长短极端: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全年最短、黑夜达到全年最长(如北京冬至日白昼约9小时,黑夜约15小时);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冬至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阴阳转化节点:古人以“阴阳二气”解释季节变化,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关键转折点,标志着冬藏之气达到极致,春生之气开始萌动。

二、冬至节气的特点

1. 天文特征:直射点与昼夜的转折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如北京约27度),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白昼逐日延长(“冬至一阳生”“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2. 气候特征:严寒的开端与“数九寒天”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气温更低的时段起点(民间“冬至不过不冷”)。虽然此时太阳辐射开始增强,但地表夏季积累的热量仍在消耗,直至“三九、四九”(约1月中下旬)时,积热完全耗尽,加上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降至全年更低,形成“数九寒天”(每九天为一个“九”,共九个“九”,总计81天)。

3. 物候特征:自然界的休眠与萌动

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蚯蚓为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时阴气仍盛,蚯蚓蜷缩在土壤中休眠;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但阴阳属性相反(麋角朝后生,属阴),冬至阴气渐退,麋角开始脱落;

三候水泉动:阳气初生,山中泉水因地下热量传导,开始暗暗流动(“冰下有泉,冻而不凝”)。

4. 人文特征:传统节日与习俗传承

冬至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节日双重属性,被视为“四时八节”之一,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主要习俗包括:

饮食习俗:北方吃饺子(寓意“消寒”,防止耳朵冻伤)、南方吃汤圆(象征“团圆”“圆满”)、部分地区吃馄饨、长线面;

祭祖活动:人们通过烧纸钱、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传承孝道文化;

贺冬仪式:古代帝王举行祭天大典(如明清时期在天坛祭天),百姓则更换新衣、摆酒设宴,庆贺冬至的到来。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