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取代,冷空气南下频繁,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导致北半球日照时间缩短、强度减弱,夜间地面辐射散热加快,气温下降明显。“白露”之名源于此时清晨时分,地面和植物表面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露珠,因秋属金、金色白,故称“白露”。进入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可达8℃至16℃,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标志着暑热基本结束,天气逐渐转凉,进入真正的秋季。
白露时节的注意事项
1. 注意保暖,遵循“白露勿露身”
白露过后,昼热夜凉,早晚气温较低,需及时增添衣物,重点保护腹部、足部、关节等易受寒部位。民间有“白露勿露身,着凉易泻肚”的说法,夜间睡眠时应关窗盖被,避免寒邪入侵;老年人、儿童及体质较弱者更应注意,避免因受凉引发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
2. 防燥润肺,滋阴生津
白露时节气候干燥,燥邪易伤肺脏,导致口干咽燥、鼻干出血、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饮食上应遵循“减辛增酸”原则,多吃滋润生津的食物,如梨、蜂蜜、银耳、百合、芝麻、糯米、沙参、麦冬、山药等,可适当饮用百合雪梨汤、罗汉果茶或秋梨膏,缓解秋燥;避免食用辛辣、烧烤、油炸及生冷食品(如辣椒、冰饮),以免助燥伤阴。
3.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消耗
白露时节天高云淡,适合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爬山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津液耗伤;运动时应避开寒湿较盛的时段(如夜晚),防止寒湿入侵引发关节炎、腰腿疼痛等问题。
4. 调节情绪,避免“悲秋”
秋季易引发“悲秋”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建议多参与户外活动(如登高、赏菊),与亲友相聚,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午后可适当听舒缓音乐或进行深呼吸训练,有助于放松身心,避免过度思虑和长时间独处。
5. 饮食调理,健脾益胃
白露时节,脾胃功能逐渐恢复,但仍需注意养护。可适当多吃粳米粥、糯米粥等健脾益胃的食物,加入甘蔗、玉竹、沙参、银耳、莲藕等滋阴润燥之品,既能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应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