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黄历信息
2025年农历五月初五对应公历5月31日,星期六,干支为乙巳年 庚子日(五行属金,纳音“壁上土”)。当日吉神有“天财、解神、守日”(主财运通达、化解灾厄),凶神有“月破、灾煞”(提示需规避风险与口舌是非)。传统黄历标记为“黄道吉日”,但因属“百事忌”之日,不宜操办重大事务(如婚嫁、签约、动土)。
二、民俗与传统宜忌
1. 宜做之事(驱邪祈福)
吃粽子:三角粽象征“三角分明”,馅料丰俭由人,读书娃吃枣粽讨“早中状元”口彩;“吃了端午粽,寒衣收进笼”,寓意季节转换需收纳厚衣。
挂艾草菖蒲:门头插单数艾草(3根或5根),中午11点前挂好(阳气最盛时驱虫辟邪最灵);艾草烟熏全屋可杀菌,现代科学认为是天然物理消毒。
戴香囊:小孩腰间挂五彩香包(塞满艾叶、雄黄),防蚊驱瘟;“丢了香包,一年灾祸招”,过了端午需扔进河里冲走晦气。
系五彩绳:孩子手脚腕缠青红白黑黄五色线(代表五行相生),端午后首场雨剪下扔水里,寓意“带走百病”。
饮雄黄酒:成人抿一口雄黄酒驱百毒,小孩脑门点雄黄防蛇虫;民间认为雄黄能“逼妖邪现原形”。
2. 忌做之事(避晦气防是非)
忌穿不当: *** 红紫(祭祀需庄重,与节日氛围相悖)、暴露(五毒活跃,易招蚊虫叮咬)、破旧(破损衣物象征“漏运”)。
忌游泳戏水:古人认为“水鬼”端午抓替身,实则雨季水急暗流多,易发生危险;尤其无救生员的水域严禁下水。
忌说“快乐”:端午是屈原、伍子胥等先贤忌日,需说“端午安康”,体现对历史的敬畏。
忌行房:端午阳气过盛,纵欲易耗损元气,影响健康。
忌探病送粽:粽子音近“送终”,探望病友带水果更贴心;若亲朋新丧未满年,也别送粽添愁绪。
三、特殊注意事项
“毒月恶日”与“躲午”:农历五月自古被称为“毒月”(湿热导致蛇虫活跃、疫病易发),五月初五更是“恶日”(阴阳争,死生分)。3类人需“躲午”(中午1113点待在家中):孕妇(胎神怕惊扰,避免冲撞胎气)、老人和体弱者(阳气不足,易受“午时煞气”所伤)、小孩(魂魄未稳,易受邪气侵扰,未满周岁婴儿建议送外婆家)。
“双蛇端午”与“危日”:2025年为乙巳年(巳蛇),农历五月也是巳月,形成“双蛇碰头”格局(古人认为象征阴阳调和、吉祥);但当日为“危日”(有危险、不稳定之意),仍需谨慎行事,避免冒险。
四、
2025年端午虽为“黄道吉日”,但属“百事忌”之日,重大事务需避开;民俗中的宜忌多为老祖宗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存智慧,核心是“驱邪避疫、祈福安康”。遵守传统习俗(如吃粽子、挂艾草)、规避禁忌(如不说快乐、不游泳),可保端午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