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记录了什么时期

admin

甲骨文主要记录了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社会生活与历史信息,对应商王盘庚迁殷(约公元前1300年)至商纣王亡国(约公元前1046年)的二百七十余年,这一时期又称“殷墟时期”。

一、甲骨文的空间与时间边界

甲骨文的出土地集中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这里是商代后期的都城“殷”,见证了商王朝最后两百多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地位。时间上,甲骨文的使用贯穿商代晚期,从盘庚迁殷定都开始,历经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王)八世十二王,直至商朝灭亡。

甲骨文记录了什么时期

二、甲骨文的核心内容与历史价值

甲骨文以“卜辞”为主体,是商王室及贵族进行占卜活动的记录。占卜内容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大事如战争胜负、祭祀仪式(祭祖先、祭天地)、农业收成(祈雨、求丰收)、渔猎活动;私人生活如生育、疾病、梦境解析;甚至包括天象观测(日食、月食)、历法制定(干支表)等。这些记录不仅是研究商代历史的之一手资料,更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中商王世系的真实性,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信史提前至三千多年前。

三、甲骨文的阶段特征

根据学者董作宾的“五期说”,商代甲骨文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对应不同君主的统治时期:

1. 雄伟期(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武丁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劲,笔画方折有力,是甲骨书法的巅峰;

2. 谨饬期(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风格趋于保守,恪守前期规范,创新较少;

3. 颓靡期(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文风凋敝,字体错乱,错字增多;

4. 劲峭期(武乙至文丁):约十七年,文丁锐意复古,书法转为劲峭刚劲,呈现中兴气象;

5. 严整期(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风格严谨,篇幅加长,谨严而不失灵动。

这些阶段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甲骨文书法艺术的演变,也从侧面展现了商代晚期社会从繁荣到衰落的历史进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