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通常在每年公历12月6日至8日之间到来,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启。此时气温显著下降、降雪增多,雪势较“小雪”更为丰沛,天地渐入银装素裹之境。
经典诗句与速读
诗句 | 作者/朝代 | 意境关键词 | 三步速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唐 | 孤高、清冷、留白 | 1)极写“无鸟无人”的空寂 2)以“孤舟独钓”对照天地 3)雪景即心境:澄澈与坚守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居易/唐 | 听雪、静谧、体感 | 1)触觉“冷”入题 2)视觉“明”写雪光 3)听觉“折竹”衬雪重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祖咏/唐 | 远眺、层次、暮寒 | 1)远山“积雪浮云” 2)雪后初晴“林表霁色” 3)由景入人:暮寒更觉城冷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 陆游/宋 | 江南雪、罕见、劲力 | 1)“未见”“方始”写罕见 2)“穿帘罅”状雪之灵动 3)“压林梢”显雪之重量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卢纶/唐 | 边塞、紧张、豪迈 | 1)夜色与追击的戏剧张力 2)“大雪满弓刀”定格瞬间 3)以景衬情:严寒中的斗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白居易/唐 | 围炉、温情、邀约 | 1)“新醅酒+小火炉”营造暖意 2)“天欲雪”铺垫氛围 3)一句问语,情味自出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唐 | 送别、豪爽、慰藉 | 1)风雪送别场景 2)由景入情的劝慰 3)以“天下谁人不识君”昂扬作结
咏廿四气诗·大雪十一月节(节选) | 元稹/唐 | 节令、律吕、体恤 | 1)“积阴成大雪”点题 2)“黄钟随气改”写节气与音律 3)“依依惜暮晖”寄人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陈毅/近现代 | 坚贞、气节、象征 | 1)“压”与“挺”对照 2)以松喻人 3)雪化见高洁:品格的胜出
以上诗句与速读要点,可帮助快速把握“雪景—体感—人情—志节”的多层意蕴。
主题速览
写景入微:如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以声写雪;祖咏“林表明霁色”,以光写晴后之雪,皆以少胜多。
边塞豪情:如卢纶“大雪满弓刀”,在风雪中见军容与胆气,雪成为紧张氛围的“催化剂”。
围炉温情:如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以家常暖意抵御天寒,最抚人心。
品格象征:如陈毅“大雪压青松”,以雪衬松,转出人格的坚贞与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