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什么 来历传说简介

admin

1. 团圆美满的象征:月饼为圆形,在中国文化中,“圆”代表着团圆、完整与美满。中秋节以“团圆”为核心主题,家人围坐分食月饼,寓意阖家团聚、生活圆满,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幸福、亲人安康的美好向往。

2. 祭月传统的演变:古代有“秋分夕月(拜月)”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祭拜月神的供品,用于表达对“月神”(如太阴星君、嫦娥)的敬畏与感恩。祭月后分食月饼,象征接受月神的庇佑,祈求生活顺遂、五谷丰登。

3. 文化与情感的载体:月饼不仅是美食,更是中秋文化的符号。其 *** 融入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等神话元素,图案多为月宫、玉兔、桂花,传递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赠送月饼是亲友间传递思念、祝福的方式,象征情谊的延续与情感的联结。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什么 来历传说简介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传说简介

1. 唐初“祝捷饼”传说:唐高祖李渊时期,大将军李靖率军征讨突厥,于八月十五凯旋。吐鲁番商人向李渊献上当地特产“胡饼”(圆形面饼,内有果仁、糖馅)以示祝贺。李渊见胡饼圆润,与空中明月相似,便笑着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将胡饼分给群臣共食。从此,八月十五吃胡饼的习俗逐渐流传,后演变为中秋吃月饼。

2. 杨贵妃赐名传说:唐玄宗时期,中秋之夜唐玄宗与杨贵妃赏月吃胡饼。唐玄宗觉得“胡饼”名称不够雅致,杨贵妃抬头望见圆月,随口说道:“这饼圆如明月,不如叫‘月饼’吧!”唐玄宗听后连声称好,“月饼”一词由此传开,成为这种圆形饼的专属名称。

3. 元末起义传说:元朝末年,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百姓苦不堪言。朱元璋联合各路起义军准备反抗,但官兵搜查严密,无法传递起义消息。军师刘伯温想出妙计,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圆形月饼中,通过亲友互赠月饼的方式将消息传递至各地。起义军收到信号后,于八月十五晚同时起义,最终推翻元朝统治。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当年传递消息的月饼定为中秋节的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广泛流行。

4. 古代祭月供品演变: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太师饼”(边薄心厚的圆形饼),用于纪念太师闻仲,这是月饼的雏形。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芝麻、胡桃等辅料,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胡饼”。唐代时,民间已有饼师 *** “小饼”“月团”,宫廷中也有“宫饼”,苏东坡曾写“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的诗句赞美月饼。宋代时,月饼已成为市井点心,《武林旧事》中已有“月饼”的记载。明代时,月饼正式成为中秋节的必备食品,心灵手巧的饼师将嫦娥奔月等神话图案印在月饼上,使其更具文化内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