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节气。每年公历11月7日至8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交节。立,意为“建始”;冬,意为“终”(万物收藏)。立冬标志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气候由秋季少雨干燥向冬季阴雨寒冻过渡。
立冬养生法子
起居养生:早卧晚起,养藏阳气
立冬后应顺应“冬藏”规律,早睡晚起(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待日出后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 *** 蓄积。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足部和背部——每晚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20分钟(可加入艾叶、生姜增强功效),既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又能御寒防冻、改善睡眠。
饮食养生:温补为主,兼顾滋阴
立冬是“补冬”的关键时期,饮食应以“温热、甘补、少寒”为原则,多吃能抵御寒冷、补充元气的食物。推荐:① 温热性肉类:羊肉、牛肉、乌鸡肉、鲫鱼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增强抗寒能力);② 根茎类蔬菜:胡萝卜、白萝卜、土豆、红薯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且耐储存);③ 坚果与干果:栗子、核桃、桂圆、红枣等(补肾益精、健脾养血);④ 滋阴食物:银耳、蜂蜜、藕、梨等(缓解冬季干燥,避免温补过度上火)。需注意“少食生冷”(如冷饮、生鱼片),以免损伤脾胃。
运动养生:适度锻炼,避免大汗
冬季运动应遵循“动则养阳,静则养阴”的原则,选择强度适中、能激发身体潜能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站桩等。运动前需做好热身(如伸展肢体、慢跑510分钟),避免肌肉拉伤;运动时以“身体微热、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大汗会耗伤阳气,不利于“藏”)。冬季早晨气温较低,建议推迟晨练时间(如9点半以后),选择阳光充足、风力较小的时段。
情志养生:宁静平和,避免烦扰
冬季万物凋零,易引 *** 绪低落、抑郁(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立冬后应注重情志调养,保持“宁静、平和、淡泊”的心态,避免大喜大怒、情绪波动过大。可通过以下方式调节:① 多晒太阳:冬季光照时间缩短,多晒太阳能促进体内褪黑激素分泌,缓解抑郁情绪(建议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晒太阳1530分钟);② 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听音乐、读书等,转移注意力,丰富生活;③ 多与亲友交流:分享心情,获得情感支持。
经络养生:补肾养阳,增强体质
立冬后,经络养生应以“补肾、养阳、驱寒”为重点,推荐以下 *** :① 泡脚按揉涌泉穴:每晚泡脚后,用拇指按揉足心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凹陷处)510分钟,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能补肾益精、促进血液循环;② 艾灸关元、气海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是人体重要的补阳穴位,每周艾灸23次(每次1520分钟),能温通经络、补阳益气;③ 按压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是“诸阳之会”,每天用拇指按压35分钟,能提升阳气、改善头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