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端午节什么事不能做

admin

2025年端午节是5月31日(星期六),农历为二零二五年五月初五,当天同时也是世界无烟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端午节放假时间为5月31日(周六)至6月2日(周一),共3天,不调休。

端午节“不能做”的传统禁忌与现代建议

1. 饮食禁忌:规避风险,合理进食

2025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端午节什么事不能做

不喝雄黄酒(尤其内服):雄黄含砷、汞等有毒成分,过量饮用或内服易导致中毒,传统多外用涂于儿童额头“画王字”驱毒;孕妇、哺乳期女性及服药者禁止接触。

不过量食粽:粽子以糯米为主,黏性大、难消化,老人、儿童及胃肠功能弱者应少食(建议12个/顿);肉粽、蛋黄粽脂肪含量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谨慎;常温下粽子易滋生细菌,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天。

不吃生冷/隔夜食物:端午前后湿热天气利于细菌繁殖,生冷食物(如生鱼片、醉虾)易引发肠胃疾病;隔夜菜(尤其是芽豆、凉拌菜)变质风险高,需彻底加热后食用。

不食过量咸货:咸鸭蛋、腊肉等咸货含盐量高,《饮膳正要》提到“味过咸伤肾”,应减少重口味食物摄入,尤其是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禁忌。

2. 行为与出行禁忌:远离危险,平安过节

不摸雄黄酒、陌生草药、脏东西:雄黄酒外用可驱虫,但接触皮肤易引发皮炎;陌生草药(如夹竹桃、滴水观音)可能有毒,野外采药需“识者相随”;避免接触公共物品上的细菌,及时用洗手液消毒。

不去未知水域、阴暗潮湿处、人群密集处:端午入夏,江河水位渐涨,野泳易发生溺水事故;阴暗潮湿处(如墙角、地窖)是蜱虫、恙螨等虫媒的栖息地,易传播疾病;人群密集处(如商场、景区)空气流通差,“疫气易传”,建议错峰出行。

不午时(11:0013:00)外出戏水:午时五行“火旺水弱”,民间传说此时水中“毒物”活跃,尤其避免游泳、临水照镜;体弱者(老人、儿童、孕妇)应减少暴晒,可用艾草煮水擦身防暑。

不远行、搬迁、动土:传统认为端午阴寒之气初升,远行或动土易损耗阳气;避开殡仪场所、郊野僻静处,夜间21:00前归家,避免阴气侵扰。

3. 服饰与家居禁忌:调和身心,规避冲克

忌穿红色衣物:红色属火,与端午阳气过盛相冲,易引发烦躁情绪,建议选择素雅色系(如浅绿、米白)以调和身心。

家居避阴湿、规范使用艾草:避免长时间待在阴湿环境(如地下室、卫生间),可使用防蚊剂驱虫;熏艾草时需注意通风,哮喘患者慎用,以免引发呼吸道不适。

4. 礼仪与送礼禁忌:尊重传统,传递善意

送礼“五不送”:忌送鞋(谐音“邪”)、钟表(谐音“送终”)、雨伞(谐音“散”)、梨(谐音“离”)、单数礼物(需成双以寓圆满);替代方案:可赠五色 *** (寓意“足下生辉”)、团扇(题写《楚辞》名句)或时令水果(如樱桃、枇杷)。

祝福语用“安康”而非“快乐”:端午兼具祭祀屈原、驱疫祈福的性质,“安康”更贴合节日内涵,传递对他人健康的祝福。

5. 传统习俗禁忌:遵循古训,合理传承

香囊与五彩绳的讲究:香囊需随身佩戴(尤其儿童),内含艾草、菖蒲等药材,可驱虫抑菌;五彩绳象征五龙护体,需戴至端午后之一个雨天丢弃(象征“洗去晦气”)。

已嫁女忌食娘家粽:旧俗认为已嫁女食娘家粽会分走娘家福运,现代可引申为重视家族团聚,建议与家人共同分享粽子。

忌杀生、说“端午快乐”:传统认为端午宜素食,避免杀生以顺应“天人合一”理念;家庭聚餐时忌谈生死、争吵等负面话题,宜互道“端午安康”,契合驱邪祈福本意。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