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别人考虑的核心是换位思考、主动付出、尊重边界,以下5个常见场景帮你快速判断自己的倾向:
1. 朋友深夜求助时的反应
假设你已休息,好友突然打 *** 说“遇到了麻烦,需要你立刻帮忙”(如生病无人送医、被锁门外等),你会:
A. 立刻起身前往,哪怕自己第二天要早起;
B. 问问具体情况,若严重就帮忙,若小事则建议明天解决;
C. 觉得麻烦,找借口推脱(如“我明天还要上班”)。
解读:选A说明你共情能力强,愿意为朋友牺牲个人时间;选B是理性平衡型,既考虑朋友需求也照顾自己;选C则自我优先,较少为他人的紧急情况着想。
2. 借钱的决策
好朋友因经济困难向你借钱(金额超过你的月零花钱1/3),且短期内无法偿还,你会:
A. 借给他,说“不用急着还,等你宽裕了再说”;
B. 借部分金额(如你能承受的损失范围),并约定还款时间;
C. 直接拒绝,说“我也不是很宽裕”。
解读:选A体现无私奉献,更在意朋友的困境而非自身损失;选B是合理帮助型,在能力范围内支持;选C则是自我保护优先,不愿为他人承担经济风险。
3. 陌生人的困境干预
在公共场合看到陌生人摔倒/哭泣/遇到困难(如提不动重物),你会:
A. 主动上前询问并帮忙(如扶起、帮提东西);
B. 犹豫一下,若对方求助就帮忙;
C. 装作没看见,快速离开。
解读:选A说明你同理心强,容易对陌生人的困境产生共鸣;选B是谨慎型,需确认对方需求后再行动;选C则缺乏共情意识,较少关注他人的处境。
4. 社交中的倾听习惯
当朋友向你倾诉烦恼(如工作压力、感情问题)时,你会:
A. 认真听完,不打断,偶尔点头回应,事后主动问“后来怎么样了?”;
B. 边听边刷手机,偶尔敷衍回应(如“哦,这样啊”);
C. 打断对方,说“你应该这样做……”并给出建议。
解读:选A是优质倾听者,真正把朋友的感受放在之一位;选B是敷衍型,更在意自己的事情;选C则是自我中心型,急于解决问题而非理解对方。
5. 牺牲个人利益的意愿
若你计划好周末做喜欢的事(如看演唱会、和朋友聚会),但朋友突然说“家里有事需要你帮忙照顾孩子/宠物”,你会:
A. 放弃计划,全力帮忙;
B. 调整计划(如缩短娱乐时间),抽半天帮忙;
C. 委婉拒绝,说“我也有事,帮不了你”。
解读:选A说明你愿意为他人牺牲个人利益,重视朋友需求;选B是平衡型,兼顾双方需求;选C则是自我优先型,不愿打破自己的计划。
结果参考:
选A≥3个:你非常会为别人考虑,共情能力强,愿意主动付出,甚至牺牲个人利益。需注意避免过度牺牲导致自己疲惫。
选B=23个:你比较会为别人考虑,能在“自我”与“他人”之间找到平衡,是大多数人眼中的“靠谱朋友”。
选C≥3个:你较少为别人考虑,更关注自身需求,需反思是否因过于自我而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综合各测试维度]
提示:为别人考虑是美德,但需建立在尊重自己的基础上。若长期牺牲自我导致情绪压抑,反而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真正的“为他人着想”,是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尽力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