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姓的来源和历史 管姓的起源与演变如何

admin

管姓是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官位及少数民族改姓,其中姬姓为最主要源头,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1. 源于姬姓:管叔之后

周武王灭商后,封三弟叔鲜(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第三子)于管邑(今河南郑州管城区),建立管国,负责监管商朝遗民(史称“三监”之一)。周成王即位后,管叔因不满周公旦辅政,联合蔡叔度、武庚发动叛乱,被周公旦平定,管叔被诛,管国灭亡。其子孙为纪念封邑,以“管”为氏,这是管姓的早期起源。

管姓的来源和历史 管姓的起源与演变如何

2. 源于姬姓:周穆王之后(得姓始祖管仲一脉)

周穆王姬满执政时,将庶子分封于原管叔之邑(今河南郑州),传至春秋时期,家族因管仲(姬夷吾,?前645年)显赫于齐国。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后辅佐齐桓公(公子小白),推行“尊王攘夷”“通货积财”等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管叔因叛乱身败名裂,而管仲德才兼备,其子孙尊奉管仲为管姓得姓始祖,史称“管氏正宗”。

3. 源于官位:管钥氏简化

西周初期,周公旦设置管钥氏,专职掌管王宫禁城、都城国门的钥匙(职责相当于后世“司门”)。其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称“管钥氏”,后简化为单姓“管”或“钥”。

二、管姓的历史演变

1. 早期迁徙:从管邑到齐鲁

管叔被诛后,管国子孙风流云散,因齐鲁地区富庶,多数迁居山东(如齐国境内),亦有南徙至安徽、江苏北部、河南东部一带者。春秋时期,管姓仍主要繁衍于山东,如齐国大夫管至父即为齐国人。

2. 秦汉至唐宋:郡望形成与扩散

秦汉之际,管姓郡望(家族聚居地)在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晋阳郡(今山西太原)形成。西汉时,管姓见于史册者有高祖妃管夫人、燕令管少卿等;东汉时,农民军首领管亥(齐人)、中常侍管霸(顿丘人,今河南清丰)均为管姓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动荡,管姓避乱西去秦陇(今陕西、甘肃)、南及潇湘(今湖南),或迁居江南(今江苏、浙江);唐宋之际,管姓在江南(如江西、福建)繁衍日盛,如五代后唐年间,管思藏后裔真郎返徙江西带源,后子孙播衍闽、粤、赣各地。

3. 明清至今:全国分布与海外拓展

明初,管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至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天津、江苏、安徽等地;山东管氏一支由枣林庄迁居新蔡,后迁居正阳。明清之际,管姓在江南(如江苏、江西、浙江)分布更广,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记载,此期管姓进士及第者55人,其中江苏、江西、浙江占35人。清朝时期,管姓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亦有山东管氏闯关东谋生。如今,管姓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两省最多(约占全国管姓人口的60%以上),在云南德宏傣族自治州,傣族中亦有管姓分布(源于元末明初明军将士融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