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admin

一、心即理:心是万物的本原

1.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2. 心之所在,即理之所在;心之所向,即理之所向。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3. 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4. 心之本体原是如此之不动,而感物者动也。

5. 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6. 天下之事,虽千变万化,无非吾人一念可了。

7. 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8. 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致。

9.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10. 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理即是良知。

二、致良知:内在的道德判断力

11.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

12.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3. 良知是天赋之知,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14.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它创造了天地万物。

15. 致良知之外,更无学;良知之外,更无知。

16. 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

17. 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

18. 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19. 不要去议论别人的是非,责备别人时要克制自己的私欲。

20. 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

三、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1. 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22. 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3.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24. 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

25.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26. 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27.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8. 知行合一,“知”是“良知”,“行”是“实践”,二者不可分割。

29. 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30.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行而不知,只是盲行。

四、立志:人生的方向标

31. 之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32.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33.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34.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

35. 心之所向,无远弗届;志之所趋,无坚不入。

36. 志于为利,虽欲其政之善,不可得也;志于行道,虽欲其政之不善,亦不可得也。

37.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38. 只要心中有所向往,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只要志向坚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39. 有志于学,无时不学。

40. 君子悔以迁于善,小人悔以不敢肆其恶。

五、修身:内心的自我完善

41.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42.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43. 心无外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44. 修心为修身成事之本,心若强大,无人可伤,诸事从容。

45. 常快乐便是真功夫,快乐源于内心,而非外物。

46. 少一些心机,就会少一些痛苦,坦诚相待,真诚做人。

47. 心要像明镜一样,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

48. 随时就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49. 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

50. 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六、处世:应对世界的智慧

51. 生死关容易过,可心上的关却难过。

52. 一切真理都在心中,所以不需外求。

53. 敌人只要心中生疑,这仗就赢了。

54. 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55. 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

56. 佛家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57.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58. 心胸宽广一些,少些计较,多些包容。

59. 保持一颗初心,不忘来时的路,方得始终。

60.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