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连平风水名坟

admin

广东河源连平风水名坟主要类型及案例

一、颜氏家族风水墓群(清代连平官宦世家核心墓葬)

颜氏家族是清代连平更具代表性的官宦世家,以“一门三世四节钺(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显赫地位著称,其祖坟与家族墓地的风水布局被视为家族兴盛的重要支撑。

广东河源连平风水名坟

1. 颜振耀墓(连平颜氏开基祖墓)

颜振耀(15901667年)为连平颜氏开基祖,其墓位于连平州城附近(具 *** 置未明确记载,但属州城周边风水宝地)。墓坐坤山艮寅向,左水倒右,水口紧锁,左峰起砂较多。这种格局符合《地理五诀》中“左水倒右出甲卯方,合文库消水杨公救贫进神水法”,主发富贵、福寿双全;“青龙砂有力弯护”的形态与颜氏家训“荆树开花兄弟乐”形成隐喻关联,象征家族团结、关系融洽。颜振耀墓的风水设计为家族早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基础,被视为颜氏家族风水的“根基之穴”。

2. 颜检墓(直隶总督颜检墓)

颜检(17571832年)为颜希深之子,官至直隶总督、兵部尚书,其墓位于东源县锡场镇河洞村芳洞自然村半山腰(清代属连平州)。墓始建于道光三年(1823年),历时两年多竣工,采用“九块高级青石打制镶嵌、暗榫连接”的工艺,无石灰砂浆,彰显规格之高。墓前设有五层平台神道,依次摆放石人(清服打扮、胸补白鹤)、石马(背有鞍褥)、母石狮、石羊、石桅杆等石像生,神道两侧还有跑马场(占地5000平方米)、接官厅(规模宏大,含石牌坊、石狮、石柱)等附属建筑。风水上,墓坐壬山丙向兼子午,来龙长远强健,自身开手、帐角缠护至明堂,前朝玉屏,左前方贵器众多,主福寿悠久;穴结山巅,内堂窝聚,白虎案台层层转抱,虽高而不孤寒,符合“龙真穴的”的风水标准。尽管颜检墓曾遭盗掘、破坏,但仍保留了清代墓葬的典型形制,是研究清代官宦墓风水的重要案例。

3. 颜伯焘夫妇合葬墓(闽浙总督颜伯焘墓)

颜伯焘(17881853年)为颜检之子,官至闽浙总督、兵部尚书,其墓位于连平县城北约3公里的惠化区新龙乡黄小洞灌仔窑(又名“享堂”)。墓筑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座北向南,由墓室(火砖砌结、拱顶,长7米、宽5米)、墓堂(双半圆形,更大直径15米)组成。墓前立有青石浅刻墓碑,左侧30米处有大石狮一对(身长1.52米、重1400余斤,雄狮口含圆球、雌狮前脚抚小狮),造型雄健,雕刻精细,具有清代雕刻艺术特色。1967年墓被掘,出土颜伯焘干尸一具(身着官服、全棺涂红厚漆及防腐材料)、金珠宝玉、丝绸缎服等随葬品,现墓堂尚存,石狮、墓碑等藏于连平县博物馆。风水上,墓地选址注重“藏风聚气”,墓堂与墓室的布局符合“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体现了清代官宦家族对“身后安息”的重视。

二、文天祥二女墓(南宋抗元英雄墓,连平重要历史遗迹)

文天祥二女墓位于连平县太湖镇三角村苏坑北部山麓,为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长女文定、文寿的合葬墓。相传宋德祐元年(1275年),文天祥率兵抗元,二女欲投奔父亲,途经三角时病卒,后由其部属或乡民葬于此。墓主穴碑文曰“敕封护国仙神烈女定娘、寿娘合墓”,横批“仙宫”;墓前有石雕丹柱成对、遮墙石盖栉比、火砖石灰围墙,拜坪下有小溪及“仙女桥”(相传二女投桥溺亡之处),“烈女井”(传说搜出文天祥书信之处)等遗迹。墓左侧30米处有双烈庙(又称“仙娘庙”),内供定娘、寿娘泥塑彩像,庙旁有1991年整修时所立的石碑(文天祥弟文璧后代暨海外侨胞、三角村善信同立)。文天祥二女墓是连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风水格局以“山环水抱、灵气凝聚”为特色,体现了后人对文天祥忠义精神的纪念与传承。

三、陂头谢氏以信公墓(乌鸦落洋,谢氏家族兴旺之源)

以信公(14701540年)为连平陂头谢氏二世祖,其墓名为“乌鸦落洋”(或“乌鸦落阳”),位于翁源县英村铺石塘镇(今龙仙镇丰山村)(明代属连平陂头谢氏祖地范围)。墓的由来颇具传奇色彩:当年谢氏先祖为寻找真穴,长期观察一山坡,风水先生多次在此休息并放靴,后谢氏子孙发现此处“田畴弯抱、山岗环拱、龙脉婉转”,遂确定为真穴。下葬时,风水先生预言此穴“主富、主贵兼发族”,但因是“煞师地”(对风水先生不利),先生未收取报酬便离去,后在落葬当天因“头戴铁帽(一人举锅当伞)、马骑人(一人背马仔过河)、鲤鱼上树(一人将鲤鱼挂树杈)”的异象应验,确认了下葬时辰。明朝嘉靖年间,谢氏祖坟引发官司,以信公之孙谢云浩穿“烧红铁靴”应诉,最终胜诉,此地遂被公认为陂头谢氏祖地。重修后的以信公墓为甲山庚向,墓前保留有“乌鸦落洋”的地形特征,右侧有其捍卫者谢云浩墓,左侧留有瑛公房妻子李氏墓。陂头谢氏以信公墓的风水格局被认为是家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的关键,至今仍是谢氏族人祭祀的重要场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