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更应景
粽子:端午的主角,古称角黍,南咸北甜皆有,糯米配红枣、豆沙、鲜肉、火腿、咸蛋黄等,寓意“安康团圆”。
“五黄”组合(多地端午食俗):常见为黄鳝、黄花鱼(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再配雄黄酒或黄酒;也有以枇杷替代雄黄的做法。讲究在端午中午阳气最盛时享用,寓意驱邪避暑、添运安康。
蛋类:煮鸡蛋、鸭蛋、鹅蛋,或做成茶叶蛋,民间认为端午吃蛋可护佑平安、添精神。
地方应景:
潮汕吃栀粿(栀子米粿,清香微苦,助消化);
东北、客家等地流行艾饭(艾草等青草与糯米同蒸,清香祛湿);
江浙一带端午餐桌常见炒苋菜;
时令鲜果如樱桃、桑葚在部分地区也被视为应景小食。
这样吃更健康
清淡少油盐:端午正值芒种—夏至交替,湿热偏重,饮食宜“三多三少”(多喝汤粥、多吃瓜果、多吃苦与酸;少肥腻厚味、少烧烤油炸、少寒凉冰镇),减轻肠胃负担、防暑祛湿。
雄黄酒谨慎: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有毒,不宜内服;如今多以黄酒或外用点洒替代,既取意又更安全。
蛋类适量:咸鸭蛋盐分高,建议一次不超过半个,心血管疾病或需限钠人群更要少吃。
瓜果正当时:多选黄瓜、西瓜、冬瓜、丝瓜、桑葚、樱桃等,补水生津、清热解暑;肉类以清蒸、少油为宜,避免重口味加重湿热。
三天简易食谱
端午当天:鲜肉或蛋黄鲜肉粽 + 清蒸黄花鱼 + 凉拌黄瓜 + 绿豆汤;饭后水果来点樱桃/桑葚。
第二天:栀粿/艾饭 + 蒜烧黄鳝 + 苦瓜炒蛋(或酿苦瓜)+ 冬瓜薏米排骨汤。
第三天:蜜枣粽或碱水粽 + 凉拌苋菜 + 白灼虾 + 百合绿豆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