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节 2025春节还会是如何过

admin

2025春节: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新中式”过年图景

2025年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各地以“传承+创新”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融合传统民俗与现代体验的过年活动,让“年味”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新鲜感。

非遗体验成为春节“核心IP”

2025春节 2025春节还会是如何过

2025春节,“非遗+”模式成为各地活动的重头戏。从四川阆中的“春节文化系列活动”(持续至二月初二,涵盖腊八粥、民俗表演等)、北京围绕中轴线推出的“庙会过大年”“非遗过大年”,到浙江杭州“宋福杭州年”的“七大板块150余项内容”(如非遗手作、传统戏曲),再到内蒙古的“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200余项,包括土默特皮画、蒙古族呼麦等非遗项目登上央视新春特别节目),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走进景区、社区、家庭,成为可参与、可体验的“生活场景”。比如昔阳的“两节”活动中,大寨景区初一有非遗锣鼓表演、剪纸面塑体验,每天还有“祥蛇迎瑞·国潮新韵耀大寨”巡游,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过年场景

各地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科技、消费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过年体验。北京推出“中轴线+春节”主题线路,游客可以沿着中轴线参观故宫、天坛等古迹,同时参与“庙会过大年”“非遗过大年”活动,感受“古都的新年”;杭州以“宋福杭州年”为主题,还原宋代春节习俗,推出“宋韵市集”“宋代服饰体验”等项目,让游客“穿越”回宋朝过年;内蒙古则将“北疆文化”融入旅游,推出“冰雪+非遗”“民俗+生态”等线路,比如鄂尔多斯的“华灯耀东胜 非遗迎新春”活动,将冰雪运动与非遗展示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文博场馆也成了“过年打卡地”,中国非遗馆及各地非遗馆、博物馆举办春节主题展览,比如“年画进万家”“文脉颂中华”等活动,让观众在参观中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

旅游过年成“新民俗”,冰雪与避寒需求两旺

2025春节,“旅游过年”延续了去年的热度,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冰雪旅游持续升温,哈尔滨推出“逐梦亚冬”“燃动尔滨”等4个板块148项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贵州六盘水从“西南煤海”转型为“南国冰雪城”,成为南方冰雪旅游的热门目的地;甘肃推出“冬韵甘肃·热‘雪’陇原”六大主题产品,涵盖冰雪运动、冰雪观光等。避寒旅游也很火爆,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的“避寒游”订单量大幅增长,成为南方游客的“心头好”。

科技与潮流赋能,“新玩法”点亮春节

2025春节,“科技+春节”“潮流+春节”成为新趋势。线上拜年、AI红包、元宇宙庙会等新玩法受到年轻人欢迎,比如支付宝、抖音等平台的“集福”“抢红包”活动,吸引了数亿用户参与;一些景区推出“元宇宙过大年”项目,比如虚拟庙会、数字灯会,让游客在线上就能感受春节的氛围。国潮文创产品成为“爆款”,比如故宫的“蛇年文创”、苏绣的“福字刺绣”、竹编的“红包”等,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还有“旅行过年”的拼假模式,许多人选择“请2休11”或“请4休13”,提前返乡与家人团聚,大年初一、初二开启度假之旅,国内跨省游或境外短线游成为热门选择。

海外“欢乐春节”传递中国年味

2025春节,中国在海外的“欢乐春节”活动精彩纷呈。文化和旅游部在海外7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400余场活动,包括中国新年音乐会、新春巡游、新年庙会等,比如在纽约的时代广场举办“新春倒计时”、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举办“中国彩妆 *** ”、在东京的浅草寺举办“春节祈福”活动。近20个国家举办“全球彩灯点亮活动”,比如在英国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在澳大利亚悉尼的歌剧院前点亮中国彩灯,向世界展示中国春节的文化魅力。这些活动不仅让海外华人感受到了家乡的年味,也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了中国春节的文化内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