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的风俗有哪些

admin

1. “走北边”:正月十六的传统祈福仪式

“走北边”是宿迁更具代表性的年俗之一,源于民间对古城因洪水迁移的纪念,承载着“渡过难关、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景。每年正月十六夜幕降临,人们手提灯笼,从南向北走过校军场灯市、马陵山北“百子堂”等地,路线逐渐升高,寓意“步步高升”。传统仪式包括吃马蹄糕(以“高升”为意)、提灯笼(象征光明与希望)、摸石狮子(祈求吉祥)、走桥(喻意渡过生活难关)、扣百子(未育家庭求子,将男泥娃带回家)等。如今,“走北边”已演变为集巡游、点灯祈福、花灯展演、非遗展示(如舞龙舞狮、七仙女造型)于一体的大型活动,成为宿迁年味的标志性符号。

2. 祭灶: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仪式

江苏宿迁的风俗有哪些

宿迁地区以腊月二十四为祭灶日,又称“小年”,标志着“忙年”的开始。当日,家家户户会进行扫尘(清洁家具、房屋)、备年货(烙煎饼、蒸馒头、 *** 饺馅、腌五香菜,其中煎饼、馒头需备足1个月食用)、烙糖饼(糖中拌芝麻,寓意“节节高”)、吃灶糖(甜灶王爷的嘴,祈求其“上天言好事”)等习俗。这些活动既是对旧年的,也为春节的到来做准备。

3. 年夜饭与春节特色饮食

宿迁的年夜饭注重“地道风味”,车轮饼是必吃老字号美食——由精选面粉、猪板油、碎冰糖制成,形似车轮,咀嚼时发出“咯吱”声响,口感金黄酥脆、细腻香甜。“钱串子”(正月初五下的面条,因形状像串钱的绳子,寓意“添财”)、五香菜(春节期间辅助性菜肴,清爽开胃)也是春节期间的特色饮食。

4. 庙会:商贸与民俗的融合

宿迁庙会历史悠久,是集祭祀、歌舞、文娱、商贸于一体的传统活动。其中,皂河正月初九庙会(安澜龙王庙庙会)规模更大、影响最广,自清代以来,每年正月初八、初九、初十举办,其中初九最为鼎盛。庙会期间,周边山东、河南、安徽的行商坐贾、民间艺人云集,有烧香拜佛、商贸交易、戏曲表演(如泗州戏)、小吃展销等活动,成为宿迁及周边群众年俗的首选。

5. 其他传统习俗

端午节:宿迁人会在门户插艾蒿、挂“五毒”纸饰(蛇、蝎、老虎、蜈蚣、癞蛤蟆),小孩穿老虎鞋、手腕系五彩绒线,吃粽子(以糯米为主,馅料包括花生、红枣、火腿等),部分地区还有划龙船表演。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传统仪式有“做折子”(用草木灰在院内撒大圆圈,内放谷物,寓意“粮食满仓”)、“撂刷把”(傍晚野外扔火把,边扔边唱吉祥歌)、吃豆芽(以豆芽喻蝎子,消灾祈福)。

中秋团圆:农历八月十五,家人团聚,晚饭后在院中摆上月饼、石榴、柿子、菱角等供品,敬月、赏月,次日接已嫁女儿回家团聚(称“接热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