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测你伤害自己有多深

admin

伤害自己的行为(如自虐、自残)往往与情绪管理困难、自我认知偏差或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有关。以下通过情景模拟测试和临床量表线索,帮助你初步评估自我伤害的倾向及程度:

一、情景模拟测试:你的自虐指数有多高?

测试题目: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非常喜欢的人,此时你更好的朋友也喜欢上了这个人,并告诉你了,你会怎么做?

测测你伤害自己有多深

A. 闭口不谈,当做什么事都不知道

你更倾向于“自我压抑型”伤害。遇到冲突时,你习惯把情绪憋在心里,不向他人倾诉,长期积累的委屈、愤怒可能转化为自我攻击(如自我否定、孤立自己)。这种“不表达”的模式会让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属于轻度自虐倾向(自虐指数20%)。

B. 和朋友直接袒露心声,希望公平竞争,不破坏友情

你具备较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懂得通过“直接沟通”解决问题,不会让情绪积累到伤害自己的程度。你更在意关系的平衡,而非通过自我伤害来缓解痛苦,自虐指数极低(0%)。

C. 帮助朋友追求喜欢的人,追到后删除联系方式,祝福他们

你属于“过度付出型”自虐。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如朋友的感受),你愿意牺牲自己的情感需求,甚至通过“自我牺牲”来获得他人的认可。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我不值得被爱”的自我认知,自虐指数中等(60%)。

D. 崩溃大哭,无法控制情绪,甚至出现自残行为

你属于“情绪爆发型”自虐。当遇到重大挫折时,你无法用合理的方式释放情绪(如倾诉、运动),反而通过伤害自己(如哭泣、自残)来缓解痛苦。这种行为说明你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弱,自虐指数较高(99%)。

二、临床量表线索:自伤行为的常见信号

若你经常有以下行为,可能提示存在自伤倾向,需警惕:

身体伤害:反复出现切割、烧伤、抓伤、撞墙、咬伤等行为,且不是为了自杀(如为了“释放压力”“惩罚自己”);

频率与控制:自伤行为越来越频繁(如每周多次),甚至形成“习惯”(如压力大时就想到自伤);

心理动机:自伤是为了“摆脱糟糕的感觉”“获得控制感”“惩罚自己的错误”或“表达无法说出口的情绪”;

伴随症状:同时存在抑郁、焦虑、内疚、羞耻等负面情绪,或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如与家人、朋友冲突频繁)。

三、如何理解测试结果?

若你的自虐指数较低(0%20%),说明你具备较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但仍需注意“压抑情绪”的倾向(如选项A),偶尔通过合理方式(如运动、倾诉)释放压力,能避免情绪积累。

若你的自虐指数中等(60%),说明你可能存在“过度付出”或“自我否定”的问题(如选项C),需要学会“优先照顾自己的感受”,建立健康的自我价值感(如“我值得被爱”“我的需求也很重要”)。

若你的自虐指数较高(99%),说明你可能存在严重的情绪管理问题(如选项D),建议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生),通过专业 *** (如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学习情绪调节技巧,避免自我伤害行为进一步恶化。

注意: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诊断。若你或身边的人存在自伤行为,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避免延误治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