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登高祈福:作为重阳节更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源于古人对“九九”谐音“久久”的吉祥寓意,以及对“辞青”(秋季告别野外)的传统认知。金秋九月天高气爽,人们结伴登高望远,既能锻炼身体、愉悦心情,也寄托着避灾祈福、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古代文人多有登高赋诗的传统,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名句,更让登高成为重阳的文化符号。
2. 赏菊与饮菊花酒:农历九月是菊花盛开的旺季,菊花因“凌霜不凋”的特性被视为“延年客”“延寿客”,象征长寿与坚韧。古人在重阳节举办菊花宴,赏菊赋诗,同时饮用菊花酒——菊花酒由菊花、糯米、酒曲酿制而成,《本草经》记载其“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因此成为节日中的“吉祥酒”,寓意延年益寿。
3. 佩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标志,古人认为茱萸香味浓郁,具有驱虫去湿、逐风邪、消积食的功效,能“辟邪恶气、御初寒”。节日当天,人们会将茱萸插于头上、佩于臂上,或装入香袋随身携带,妇女儿童尤为常见,这一习俗在唐代已十分普及。
4.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蓬饵”(“饵”为古代糕点统称),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高升”; *** 时会在糕面上点缀红枣、栗子、石榴子等果脯,或插上小红旗,象征“登高”之意。即使无法登高,吃重阳糕也能应节日之景,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晒秋:主要流行于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山区,因当地地势复杂、平地稀少,村民便利用房前屋后、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如辣椒、玉米、南瓜、稻谷等)。这一习俗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更形成了“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独特景观,成为重阳节的一道民俗风景线。
二、各地特色风俗
1. 江西婺源:晒秋节:婺源县篁岭村的重阳晒秋节最为知名,村民将红辣椒、黄玉米、绿南瓜等农作物有序晾晒在徽派建筑的屋顶、窗台,与白墙黛瓦的村落形成强烈对比,构成一幅幅绚丽的秋收画卷,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2. 浙江:吃重阳粽与拜访亲友:桐庐县一带,重阳节有“绑重阳粽”的习俗,用糯米、猪肉、咸蛋黄等食材包裹成粽子,相互馈赠;人们会备猪羊祭祀祖先(称为“秋祭”),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3. 福建莆仙:蒸九层重阳米果:莆仙地区的重阳米果以“九层”为特色,采用优质晚米磨浆,加入红板糖、明矾等配料,分层蒸制而成,每层之间用红枣、花生点缀,造型美观、甜软适口,被视为重阳敬老的更佳礼馔。
4. 江苏:吃“骆驼蹄”与插花旗:南京人家会 *** “骆驼蹄”——一种用面粉、猪肉、葱姜等食材制成的大面饼,形似骆驼蹄,象征“脚踏实地、步步高升”;长洲县则会在庭院中插五色纸旗(称为“花旗”),寓意“驱邪避灾、迎祥纳福”。
5. 山西晋南:登高览胜:晋南地区有“九月九,登高走”的传统,人们登上当地高山(如中条山),饱览秋景,观仰名胜古迹。民间流传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的诗句,体现了对登高习俗的推崇。
6. 台湾:拜红龟粿:台湾闽南人过重阳节时,会 *** “红龟粿”——用糯米粉包裹红豆沙馅,外包红色糯米皮,捏成乌龟形状,象征“长寿安康”。红龟粿不仅是节日美食,更是祭祀祖先的重要供品,体现了对先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