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凿于北魏,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艺术为代表,展现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进程,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洛阳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洛阳段包含回洛仓遗址、含嘉仓遗址等,见证了隋唐时期大运河的漕运功能与城市繁荣,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丝绸之路(洛阳段):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通道,洛阳作为其东方起点,留下了定鼎门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遗迹。定鼎门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唐代都城的礼制特征与对外交流,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里头夏都遗址:夏代晚期都城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宫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中轴线布局宫室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如乳钉纹铜爵)等,为研究夏代历史与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关键实物证据,1988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魏洛阳故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都城遗址,延续使用近600年,现存阊阖门、太极殿、铜驼大街等遗迹,展现了汉魏时期都城的布局演变与丝绸之路的早期形态,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唐洛阳城遗址:隋唐时期都城遗址,以“五都荟洛”(偃师商城、二里头、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东周王城)为特色,包含应天门、明堂、天堂、九洲池等遗迹,体现了隋唐时期都城的规划理念与盛唐气象,1988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邙山陵墓群: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的帝王陵墓区,分布着汉光武帝原陵、魏文帝首阳陵、晋武帝峻阳陵等众多陵墓,是中国更大的陵墓群之一,见证了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发展,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特色博物馆及馆藏文物
洛阳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60余万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百件,重要藏品包括曹魏白玉杯(汉末玉器世俗化的代表)、唐三彩黑釉马(罕见的黑釉唐三彩精品)、北魏泥塑佛面像(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展现北魏佛教造像的高超技艺)等,全面展示洛阳历史文化。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专题类博物馆,集中展示二里头遗址的考古成果,重要藏品包括夏代乳钉纹铜爵(“中华之一爵”,开启中国青铜时代)、网格纹鼎(夏代青铜鼎的代表)、绿松石龙形器(“超级国宝”,象征夏代的龙图腾)等,是了解夏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洛阳古墓博物馆:国内唯一一座集帝陵、古墓葬及其附属文物、壁画为一体的大型墓葬类博物馆,陈列有北魏景陵(孝文帝陵寝)、唐代安菩夫妇墓等25座古代墓葬,重要藏品包括唐胡人牵驼壁画(展现丝绸之路贸易场景)、北魏升仙画像砖(反映汉代升仙思想)等,生动还原古代墓葬文化。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洛大鼓:河南传统曲艺形式,以说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用洛阳方言演唱,内容涵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社会生活等,节奏明快、语言生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三彩烧制技艺:传统陶瓷烧制技艺,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采用二次烧成法(素烧、釉烧),造型多样(人物、动物、器皿等),色彩绚丽,是唐代陶瓷艺术的代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真不同洛阳水席 *** 技艺:传统饮食 *** 技艺,以“汤鲜味美、菜品丰富、礼仪讲究”为特色,共有24道菜(前8道冷盘、后16道热菜),其中“牡丹燕菜”“连汤肉片”等为经典菜品,源于唐代宫廷,历经千年传承,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乐郭氏正骨法:中医骨伤科流派,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用”为特色,强调“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具有疗效显著、痛苦小的特点,传承至今已有100余年,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公信俗:民间信仰习俗,以崇拜关羽(关公)为核心,包括祭祀仪式、庙会活动、戏曲演绎等,洛阳关林是关公信俗的重要传承地,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五月十三、九月十三举办大型祭祀活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省级及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阳宫灯:传统手工艺品,以竹篾、丝绸、彩纸为原料,采用扎制、绘画、剪贴等工艺,造型多样(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图案精美(山水、花鸟、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2008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洛阳海神乐:传统音乐形式,源于唐代宫廷音乐,以吹奏、打击乐为主,演奏曲目有《朝天子》《将军令》等,风格古朴典雅,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氏彩塑:传统美术形式,以泥土为原料,采用揉、捏、塑、雕等工艺, *** 人物、动物、花卉等作品,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2011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