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admin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5日或6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作为表征气温冷暖变化的典型节气,其名称源于“冷气积久而寒”的气候规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明确记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为此时寒冷程度虽已显著,但尚未达到极致,故以“小”命名。

“小寒”之“小”的气候逻辑

民间素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隆冬“三九”(约1月9日至17日)基本处于小寒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的通俗认知。现代气象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期间的平均气温低于大寒,是全国平均气温更低的节气(约5.1℃),尤其在北方地区,小寒更符合“极寒”的直观感受;而南方部分地区因纬度较低、地表余热未完全散失,大寒时气温可能更低,但总体仍以小寒为冬季寒冷的高峰。

小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小寒的核心气候特征

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仍在南半球,北半球白天吸收的热量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气温持续走低。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数九寒天”,呈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景象:北方地区更低气温可达40℃以下(如黑龙江北部),河流、土壤完全冻结;南方地区虽不如北方峻冷,但气温也明显下降(低海拔河谷除外),且多干冷天气,偶有冷空气南下引发低温冻害。

与“大寒”的节气差异

小寒与大寒均为表示寒冷程度的节气,但二者在时间、气温及对应关系上有明显区别:① 时间顺序:小寒在前(1月5日左右),大寒在后(1月20日左右);② 气温表现:北方小寒更冷(地表余热耗尽),南方大寒更冷(地表余热散尽);③ 节气对应:小寒与夏季小暑对称(均表示“小热/小寒”),大寒与夏季大暑对称(均表示“大热/大寒”)。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