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12岁为什么叫金钗之年 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雅称

admin

“金钗之年”是中国古代对女子12岁的特定雅称,其命名源于古代女子的服饰习俗与成长节点。古代女子到12岁时,开始脱离儿童时期的垂髫发型,转而梳挽发髻并佩戴金钗,这一行为象征着从童年向少女阶段的过渡,是女性成长的标志性仪式。南朝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中有“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的诗句,以“金钗十二行”描绘女子头饰的繁复,进一步强化了“金钗”与12岁女子的关联,后世遂将此年龄称为“金钗之年”。

二、古代女子各年龄段雅称梳理

古代女子的年龄雅称多与生理特征、礼仪规范或文化意象结合,以下为主要阶段的雅称及含义:

女子12岁为什么叫金钗之年 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雅称

1. 幼年时期

襁褓:指不满周岁的婴儿,因用襁褓包裹得名。

孩提:指23岁的幼儿,意为“提抱孩儿”,强调需人扶持的年龄。

垂髫(tiáo):指37岁的儿童(不分男女),因头发自然下垂、未束发而得名。

始龀(chèn):指78岁,特指儿童换乳牙的阶段,象征乳牙脱落、恒牙长出。

总角:指813岁,男女通用,因将头发扎成两个对称的发髻(形如羊角)而得名。

2. 少女时期

金钗之年:12岁,女子开始佩戴金钗,标志少女期的开始。

豆蔻年华:1314岁,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以早春含苞的豆蔻花比喻少女的娇嫩与青春。

及笄(jī)之年:15岁,古代女子成年礼,将头发盘起并用簪子绾住(“笄”为束发簪子),表示已成年,可谈婚论嫁。

破瓜之年/碧玉年华:16岁,“破瓜”指“瓜”字拆为二八(二八一十六),象征少女从稚嫩向成熟过渡;“碧玉年华”出自乐府诗“碧玉破瓜时”,以碧玉喻少女的温润与清新。

3. 青年时期

桃李年华:20岁,以桃花、李花的盛开比喻女子青春年少、容貌明媚。

花信年华:24岁,古以二十四番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喻女子二十四岁,此时正值青春巅峰,姿容最为娇艳。

4. 婚育与中年时期

摽(biào)梅之年:指女子适婚未嫁的年龄,出自《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以梅子落地喻女子待嫁的心境。

半老徐娘:30岁左右,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徐氏的典故,原含轻薄之意,后逐渐演变为指代风韵犹存的中年女性。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