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年天象介绍

admin

2025年全球将出现2次日偏食、2次月全食;对中国而言,最有把握观赏的是9月7—8日月全食(全程可见),其余三次食象在我国基本不可见或仅能见半影阶段。全年流星雨以“北天三大”最受关注:象限仪座(1月3—4日)、英仙座(8月12—13日)、双子座(12月13—14日),其中英仙受满月影响观赏性下降;行星方面,火星冲(1月16日)、土星冲(9月21日)是亮点,且土星环在年内两次呈现“近乎消失”的姿态;月相将出现一次最小满月(4月13日)与一次更大满月(11月5日),差异达13.7%。太阳活动仍处高位,极光仍有阶段性机会。

日月食一览

日期(北京时间) | 类型 | 可见范围要点 | 中国可见性 | 关键时刻(北京时)

2025年全年天象介绍

3月14日 | 月全食 | 亚洲东部、大洋洲东部、太平洋、北美、南美、大西洋、欧洲、非洲西部等可见;更大食分1.183,全食约1小时06分 | 仅东北部可见半影月食升起 | —

3月29日 | 日偏食 | 北美东北部、南美极东北部、北大西洋等;更大食分0.938 | 不可见 | —

9月7—8日 | 月全食 | 欧洲、非洲、亚洲(含中国)、印度洋、大洋洲、太平洋西部等;更大食分1.367 | 全程可见 | 半影始23:27;初亏00:27;食既01:30;食甚02:12;生光02:53;复圆03:57;半影终04:57

9月21日 | 日偏食 | 大洋洲东部、太平洋西南部、南极洲部分区域;更大食分0.855 | 不可见 | —

说明:月食的“本影食”阶段(食既—生光)为真正“红月亮”时段;本次月全食我国观测条件极佳,整夜可赏。

流星雨重点时刻

流星雨 | 极大日期(北京时间) | ZHR(天顶时率) | 月相与观测条件 | 观测提示

象限仪座 | 1月3—4日(峰值约3日23时) | 约80 | 无月光干扰,条件理想 | 极大窗口短,后半夜更佳,注意防寒

宝瓶座η | 5月5—6日 | 约50 | 无月光干扰 | 辐射点约2时升起,可观测窗口不长

英仙座 | 8月12—13日 | 约100 | 月龄18大月亮整夜干扰 | 亮流星仍有机会,但整体受影响

双子座 | 12月13—14日 | 约150 | 下弦月14日1时左右升起,前半夜较佳;预报极大在14日16时 | 选前半夜或避开满月侧观测

提示:ZHR为理想条件下理论值,实际受光污染、云量、辐射点高度等影响。

行星与月面看点

内行星

水星:东大距在3月8日、7月4日、10月30日;西大距在4月22日、8月19日、12月8日。其中4月22日与7月4日观测条件较好(日落后西方低空可见)。

金星:1月10日东大距(昏星,日落后西方),6月1日西大距(晨星,日出前东方);全年最亮在2月15日与4月27日,视亮度约4.8~4.9等。

外行星

火星:1月16日冲日,但距离较远(约0.63天文单位,视直径14.6″,亮度约1.5等);与地球最近在1月12日。

木星:无冲;1—4月黄昏至前半夜可见于西方,8—12月后半夜至凌晨可见于东方。

土星:9月21日冲为全年更佳观赏期;将出现两次“光环近乎消失”:3月24日(环面与黄道面重合)与5月7日(反射面积最小),建议用≥40倍望远镜观测。

月面“X”地貌:上弦前短暂可见,形似“X”,中国地区全年约6次窗口,推荐:2月5日16:09、4月5日20:44、6月3日21:19、8月1日18:49、9月29日16:47、11月27日18:43(以北京时间计)。

月相与月掩星

满月时刻与“超级月亮”

2025年有12个满月,其中望发生在农历十五3次、十六7次、十七2次。

最小满月:4月13日,月地距约406006千米,视直径约29.4′;

更大满月(超级月亮):11月5日,月地距约356978千米,视直径约33.5′;两者直径相差约13.7%。

月掩星精选(中国地区)

2月1日 白昼月掩土星(全国可见但难度大,需望远镜,注意白天用镜安全);

2月10日 月掩火星(东部/南部多见掩始,北部/西部可见全程,地区差异显著);

3月5日 月掩昴星团(我国大部可见,越北越佳);

8月16—17日 月掩昴星团(北方更利全程,低空消光影响需择地)。

太阳活动与极光展望

2024年经历了52次X级耀斑与12次地磁暴,2025年可能处于第25太阳活动周的回落期,但仍不排除强爆发与大地磁暴的阶段性出现。

当出现强地磁活动时,高纬地区(如我国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在夜间无云条件下存在观测到极光的可能;可关注空间天气部门的Kp指数与极光预报,择机“追光”。

观测提示

选择光污染小、视野开阔的地点;月食、行星与月掩可用双筒/小型望远镜增强细节;流星雨以肉眼、躺卧广域视野为佳。

冬夜与高海拔地区体感温度低,务必做好防寒、防潮、防雾与用眼安全(尤其避免直视太阳或强光)。

城市观测尽量避开强光源,使用红光手电与遮光措施;拍摄请使用三脚架与合适的长曝光设置。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