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迎婿日/转妹家):正月初二俗称“迎婿日”,是出嫁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部分地区客家称为“转妹家”。女婿需同行,携带礼品(数量宜为双数,寓意“好事成双”),娘家会准备丰盛午餐,女儿通常需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这一习俗承载着亲情团聚和对女儿的牵挂,让许久未见的姊妹得以叙旧。
祭财神:北方地区正月初二有“祭财神”传统,商贸店铺与普通家庭均会举行祭祀活动。供品多用鱼、羊肉,老北京大商号会备“五大供”(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祈求新年财运亨通。中午吃馄饨(俗称“元宝汤”),因馄饨形似元宝,象征招财进宝。
吃开年饭: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中午的饭称为“开年饭”,是家庭团聚的重要餐食。菜式多样且寓意吉祥:鸡象征“大吉大利”,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寓意“大显身手”,生菜谐音“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象征“聪明”,韭喻“长长久久”,芹喻“勤劳刻苦”等,寄托了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吃面条:民间有“初一饺子初二面”的说法,初二的面需用初一的饺子面 *** ,煮熟后用冷水浸过,通常做成打卤面或炸酱面。“初二面”寓意“条条顺”,象征新的一年生活顺遂、顺畅无阻。
其他地域特色习俗:部分地区还有独特传统,如广东恩平吃发糕(边吃边喊“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寓意步步高升、发财),无锡将正月初二视为米娘娘生日(开始煮米饭),福建福清有“拜初二”(吊唁上一年去世者)的习俗,大连部分区域保留“放生”(买活鲤鱼放生)传统,香港有到车公庙祭拜(打鼓、转风车,祈求转去衰运、迎来好运)的活动。
正月初二午餐的称呼
正月初二中午的饭主要有两种常见称呼:
开年饭:因正月初二为“开年”(新年伊始),这顿饭象征开启新一年的生活,菜式以吉祥寓意为主,是家庭团聚的核心餐食。
食日昼(部分地区,如潮汕):在潮汕地区,出嫁女儿回娘家的午餐特称为“食日昼”,意为“吃中午饭”,强调仅在娘家吃午饭,需在晚饭前返回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