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其名称源于古代历法演变与文化寓意,核心与“岁首”“正统”及避讳相关:
1. “岁首”与“正统”的象征:农历一月是一年的起始月,古人将之视为“正阳之月”(阳气初生的月份),代表新的轮回开始。“正”有“首”“开始”之意,“正月”即“一年之始月”,凸显其在时间序列中的核心地位。
2. 朝代更迭中的历法调整:夏、商、周三代对“正月”的定义不同(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商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周历以建子之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强化“正统”,改以夏历十月为岁首(端月),但并未改变“正月”作为“岁首”的本质含义。
3. 避讳演变:秦始皇名“政”(与“正”同音),为避讳其名,下令将“正月”读作“正(征)月”,此后这一读音逐渐固定,成为民间习惯。
一月的雅称
农历一月的雅称丰富多样,既有对“岁首”的强调,也有对季节特征的描绘,主要包括:
孟春:春季的首月(春季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吕氏春秋》中明确“孟春,正月也”,强调其为春季的起点。
端月:源于“岁始”,表示一年的开端;另说因秦始皇避讳“正”字,改“正月”为“端月”(“端”有“正”“首”之意)。
元月:“元”即“开始”,“元月”即“一年的之一个月”,古代“元旦”即指正月初一。
新正:“新”指新年,“正”指正月,合指农历新年的之一个月,常见于诗词(如“新正伊始”)。
陬月:出自《尔雅·释天》“正月为陬”,“陬”指角落,引申为“初始”,强调其为岁首。
柳月:正月时,柳树开始发芽,枝条柔软如丝,故以“柳月”指代,富有画面感。
嘉月/瑞月:“嘉”意为美好,“瑞”意为吉祥,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象征新的希望,故称“嘉月”或“瑞月”。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