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五红是哪五红 端午节的五红是什么

admin

端午节的“五红”是中国部分地区(尤其以南京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端午节的特色食俗,指五种带红色的菜肴,旨在通过“红色”驱邪避毒、迎接夏季。其具体组成因地域和时代略有差异,核心食材通常围绕“红”色展开。

最常见的“五红”组合(以南京为例)

南京是“五红”习俗的主要传承地,传统“五红”包括:烤鸭、苋菜、红心鸭蛋、龙虾、黄鳝。这些食材均为端午时令,做法多样(如烤鸭的红卤、龙虾的红烧、苋菜的清炒),既满足节日氛围,又兼顾营养。

端午节的五红是哪五红 端午节的五红是什么

烤鸭:选用红卤腌制,皮脆肉嫩,是“五红”中的“硬菜”;

苋菜:被称为“长寿菜”,端午时节的苋菜叶片肥厚,煮后汤汁呈紫红色,寓意“红红火火”;

红心鸭蛋:鸭蛋煮熟后蛋黄呈橘红色,过去常挂在孩子胸前,象征“避邪保平安”;

龙虾:上世纪70年代起成为“五红”新宠,红烧后的龙虾色泽红亮,肉质鲜嫩;

黄鳝: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红烧后味道醇厚,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其他地区的变体

不同地域的“五红”会根据当地物产调整,例如:

江苏东台:将“烤鸭”替换为“杨花萝卜”(红皮萝卜),形成“咸鸭蛋、杨花萝卜、油爆虾、炒苋菜、红烧黄鱼”的组合;

扬州:有“十二红”的扩展(如红烧黄鱼、红烧猪肉、油爆虾等),但核心仍以红色菜肴为主。

“五红”的文化寓意

民间传说,端午正值“五毒”(蛇、蜘蛛、蝎子、蜈蚣、壁虎)出没的季节,五种红色菜肴象征“五毒的血”,吃“五红”可吓退毒虫、避邪避暑。“五红”也承载着人们对夏季健康、家庭兴旺的期盼。

需要注意的是,“五红”并非固定模式,现代家庭多根据个人口味选择五种红色食材(如西红柿、红苋菜、红烧肉等),更注重节日氛围和时令新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