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和立秋有什么区别 秋分为什么要吃汤圆

admin

1. 时间不同: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7日至9日交节;秋分是第16个节气,一般在9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2. 含义不同: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是秋天的之一个节气,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分则有“平分秋季”的意思,是秋季的中间点(从立秋到霜降共90天,秋分居中),此时昼夜均分,此后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3. 气候特点不同:立秋时仍处于三伏天(全年最热时段),气温仍较高,有“秋老虎”(短期回热)现象,湿度大、闷热;秋分时已进入深秋,气温显著下降,天气转凉,“一场秋雨一场寒”(降雨后地表温度降低),空气干燥,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初霜。

秋分和立秋有什么区别 秋分为什么要吃汤圆

4. 节气位置不同:立秋是秋季的起点,开启了“由热转凉”的进程;秋分是秋季过半的标志,连接“夏秋”与“秋冬”的过渡阶段。

5. 三候不同:立秋的三候为“一候凉风至(偏北风带来凉意)、二候白露生(昼夜温差大,清晨植物凝结露珠)、三候寒蝉鸣(蝉鸣声变弱)”;秋分的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阴气盛,雷声停止)、二候蛰虫坯户(小虫藏入穴中,用细土封洞)、三候水始涸(降雨减少,湖泊河流水量减少)”。

二、秋分吃汤圆的原因

1. 庆祝丰收:秋分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此时农作物(如稻谷、玉米、棉花)逐渐成熟收获,糯米也是秋季丰收的作物之一。用新糯米 *** 汤圆,是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恩,也是庆祝丰收的仪式。

2. 寓意团圆美满:汤圆的形状为圆形,“圆”象征团圆、和睦。秋分昼夜平分,阴阳平衡,家人围坐吃汤圆,寓意家庭团圆、生活幸福,契合中国人对家庭美满的追求。

3. 传统习俗“粘雀子嘴”:秋分时,农民会将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这一习俗源于农民的美好愿望——希望糯米做的汤圆能粘住偷食庄稼的雀儿嘴巴,防止其破坏即将成熟的作物,寄托了对丰收的期盼。

4. 文化象征与情感寄托:汤圆起源于宋朝,音同“团圆”,吃汤圆是中国人表达思念、传递情感的方式。秋分时节,人们通过吃汤圆,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