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小故事 对症下药

admin

近义词: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反义词:无的放矢、举措失当

一、成语出处

成语小故事 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一词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末年的历史记载,其典故源自《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后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引用“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症下药”,将其引申为抽象的解决问题的 *** 。

二、经典故事

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医术高超,远近闻名。一日,州官倪寻与李延一同前往华佗处求医,两人均自述“头痛发热”,症状几乎完全一致。华佗并未急于开方,而是先为二人仔细诊脉,随后给出截然不同的药方——倪寻需服泻药,李延则需服发汗药。

两人拿到药方后大惑不解,质疑道:“我们病症相同,为何药方不同?”华佗耐心解释:“你们虽症状一致,但病因迥异。倪寻的病是内部伤食(因饮食过量、消化不良导致肠胃积滞),需通过泻药排出体内积食;李延的病是外感风寒(因受凉导致寒邪入侵),需通过发汗驱散体内寒气。病因不同,治疗 *** 自然要‘对症’才行。”

二人半信半疑地回家服药,次日清晨便均感身体康复,对“对症下药”的神奇疗效赞叹不已。

三、成语寓意

“对症下药”的本义是医生针对患者的具体病症开具药方,后逐渐演变为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根源,采取精准有效的解决措施。其核心逻辑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问题时,不能仅看表面现象,而要深入挖掘本质,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 *** 。

四、用法示例

面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老师需先了解背后的原因(如兴趣缺失、压力过大等),再对症下药,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不同路段的车流量、人口密度等因素对症下药,采取限行、优化公交路线等措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