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记载中,其含义与“初始”和“早晨”紧密相关——“元”谓“始”(所有数字的开始),“旦”为象形字(上部是太阳、下部是地平线),合指“一日之始”。古代“元旦”的日期随朝代历法变化:夏朝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元旦为正月初一;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元旦为十二月初一;周朝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元旦为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元旦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期恢复夏历,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引入公历(阳历),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未正式命名为“元旦”,仍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正式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又称“阳历年”“新历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从此“元旦”成为中国法定节日。
二、2025年元旦放假安排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11月发布的《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5年元旦放假安排如下:1月1日(星期三)放假1天,不调休。2025年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春节、劳动节各增1天),但元旦仍保持1天假期,无需调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