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admin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至24日交节。其命名源于古人对秋季末期气候特征的概括——“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反映了此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极大的特点。

从天文角度看,霜降对应太阳到达黄经210度的节点,此时北半球太阳辐射进一步减弱,地面热量散失加快,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关键阶段。《二十四节气解》中“阴始凝也”的表述,更强调了此时阴气逐渐占据主导,万物开始进入收敛、闭藏的状态。

需要澄清的是,“霜降”并非指此时必然降霜。实际上,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物体表面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需满足气温低于0℃、水汽充足等条件),与“从天而降”的降水无关。古人以“霜降”命名,更多是用“霜”这一典型物象,形象比喻此时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

霜降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霜降的到来意味着秋收进入扫尾阶段(如北方收割地瓜、花生,南方收割晚稻),同时也提醒人们做好防寒、防霜冻准备,以保护越冬作物和牲畜。其名称背后,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细致观察与智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