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海峡 德雷克海峡

admin

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之间,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是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其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900950公里(最窄处约645公里),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处达5248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

名称由来

该海峡以16世纪英国私掠船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的名字命名。1577年,德雷克在躲避西班牙军舰追捕时无意间发现此海峡,为英国开辟了不经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的新航道。但需说明的是,德雷克本人并未真正航经该海峡的危险区域,且西班牙籍航海家荷赛西(Francisco de Hoces)早在1525年就已发现这条航道并命名为“Mar de Hoces”,只是该名称未广泛流传。

魔鬼海峡 德雷克海峡

气候与水文特征

德雷克海峡以“魔鬼海峡”“暴风走廊”“的西风带”等别称闻名,其气候极端恶劣。海峡上空常年盛行西风,北半部风力更强,全年风力均在8级以上,部分时段可达12级以上,浪高有时超过1020米。这种狂风巨浪的形成与太平洋、大西洋在此交汇,以及南半球高纬度的极地旋风活动密切相关。

海峡内的海水属于南极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量达1.5亿立方米/秒(世界之一),方向从太平洋流入大西洋。表层水温自北向南递减,北部约6℃,南部约1℃;南部海域因靠近南极大陆,水温更低且多冰山漂浮,对航行安全构成威胁。

地理与战略意义

德雷克海峡是全球航运的重要节点,也是各国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探险的必经之路。随着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其传统运输航道的作用虽有所下降,但随着南极大陆对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如极地资源开发、气候研究),德雷克海峡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成为连接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关键通道。

地质与气候影响

德雷克海峡的形成与南美南部和南极半岛北部的板块运动有关,其逐步打开影响了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如南极环流的形成),进而改变了全球气候和生物演替。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的海冰进退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海冰融化会扩大海峡通道、增强绕南极环流,从而隔断向南极洲的热输送,导致南极极区变冷;反之,海冰增加则可能引发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影响全球海温分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