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是佛教传统节日,其英文名称主要基于梵文音译及节日核心内涵,常见表达如下:
1. 核心梵文音译名称:Ullambana Festival
“Ullambana”源自梵文“Ullambana”(意为“救倒悬”,形容饿鬼道众生受倒悬之苦),是佛教中对盂兰盆节的经典英文翻译。该名称直接关联节日起源——目犍连救母的佛教故事(目犍连为解救堕入饿鬼道的母亲,依佛陀教导于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供,供养十方僧众,使母亲脱离苦难)。Ullambana Festival强调节日的佛教属性,是全球范围内对盂兰盆节最通用的英文表述。
2. 缩写与变体:Ulambana Festival
部分资料中,“Ullambana”会缩写为“Ulambana”(省略首字母双写),如“Ulambana Festival”,含义与“Ullambana Festival”完全一致,均为盂兰盆节的标准英文名称。
3. 关联通俗名称:Hungry Ghost Festival
由于盂兰盆节的核心习俗包含祭祀“饿鬼道”众生(如放河灯、烧纸锭等),部分英文资料也会将其称为“Hungry Ghost Festival”(饿鬼节)。这一名称更侧重节日的民俗内涵,而非严格的佛教术语,但在日常交流中也被广泛使用。
补充说明:与“中元节”的关系
盂兰盆节在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而道教则称其为“中元节”(Zhongyuan Festival)。“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融合了道教、佛教及民间信仰,其英文表达为“Zhongyuan Festival”或“Ghost Festival”(鬼节),但需注意“中元节”与“盂兰盆节”在宗教语境下的差异。
综上,盂兰盆节的英文名称以“Ullambana Festival”(或“Ulambana Festival”)为核心,关联通俗名称为“Hungry Ghost Festival”,而“Zhongyuan Festival”则是道教语境下的对应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