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姓最厉害的名人——段颎:东汉“凉州三明”之“杀神级名将”
段颎(字纪明),东汉末年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是“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段颎)中以赫赫战功著称的名将。他出身将门(曾祖为西域都护段会宗),自幼习弓马、好游侠,长大后以“重义轻财”的作风闻名,举孝廉后历任园丞、阳陵令等职,因能力出众升为辽东属国都尉。
核心功绩:平定羌乱,威震西北
段颎一生主要致力于平定羌人叛乱,其作战风格以“主动出击、穷追不舍”著称:
东郭窦、公孙举叛乱(156年):率军驰援长城沿线,用“诈败设伏”之计大破叛军,斩杀首领东郭窦、公孙举,平定万余叛众,因功封列侯。
护羌校尉任上(159169年):面对烧当、烧何等八羌联合进攻,率汉军及湟中义从羌一万二千骑出击,先后在罗亭、积石山(今阿尼玛卿雪山)等地大破羌人,斩杀部落首领二千余人,俘虏一万多人,迫使残部逃窜。其中,追击烧何大豪至黄河源头,行程2000多里,断粮时“割马肉就雪食”,最终将其斩杀,彻底平定陇西、金城一带羌乱。
总计战功:在四年间作战180次,斩羌人“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牛马骡驴驼四十二万余头,成为东汉末年“平羌”的核心人物。
结局:功成身死,争议中落幕
段颎虽战功卓著,但因性格“轻果”(急于求成)及与宦官结党(依附中常侍王甫),最终陷入政治漩涡。光和二年(179年),复任太尉仅月余,因日食辞职;不久因司隶校尉阳球弹劾王甫案牵连,饮鸩而死,家属被发配戍边。后中常侍吕强为其鸣冤,灵帝下诏家族回归故里。
段氏之一豪杰——段思平: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氏武学奠基人
段思平(?944年),白蛮贵族出身,祖上段俭魏为南诏清平官(宰相),六传至段思平。他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当时南诏国力衰退,段氏家族因“世为南诏将”积累了较高威望。
核心成就:建立大理国,开创段氏基业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彝、白等族部落)起义,推翻大义宁国杨干贞政权,建立大理国(今云南大理一带),自称“神圣文武帝”,定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大理国延续317年(9371253年),成为云南地区重要的地方政权,推动了白族等民族的文化融合与经济发展。
段氏武学传奇:六脉神剑与一阳指的创始人
在金庸武侠体系中,段思平是“大理段氏武学”的奠基人,创造了“一阳指”(点穴功夫,至高境界可隔空点穴)与“六脉神剑”(以指力发出无形剑气,为金庸武侠“天下之一神功”)。这些武学不仅成为大理段氏的“家族绝学”,也在武侠文化中成为“段氏豪杰”的标志性符号。
补充:其他段姓重要名人
除上述两位“最厉害”与“之一豪杰”外,段姓历史中还有多位杰出人物:
段秀实(唐代):泾原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再造唐室”的功臣,以“击贼笏”(用笏板击打叛贼朱泚)的壮举名垂青史,文天祥《正气歌》中“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即歌颂其事迹。
段志玄(唐代):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十),隋末从军,参与平定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等战役,以“勇武”与“忠义”著称,玄武门之变中协助李世民诛杀李建成。
段祺瑞(近代):北洋时期“三造共和”的关键人物(逼迫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曾任国务总理、陆军总长,有“六不沾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