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节的来历 护士节的由来是什么

admin

护士节,全称为“5.12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s Day),是全球护士的共同节日,其设立的核心目的是纪念现代护理学科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并传承她“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护理精神。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现代护理的奠基人

南丁格尔1820年5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后随家人迁居英国),出身富裕家庭却违背传统,选择投身护理事业。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军战地医院因管理混乱、卫生条件恶劣,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南丁格尔带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通过改善卫生环境(如清洁病房、消毒器械)、规范护理流程(如定时测量体温、补充营养)、加强心理关怀(如夜间提灯巡视)等措施,仅半年就将伤病员死亡率降至2.2%。她“提灯巡视”的身影成为护理精神的象征,被士兵们尊称为“提灯女神”。

护士节的来历 护士节的由来是什么

从实践到理论:推动护理学科专业化

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将护理经验转化为系统理论。1860年,她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立世界上之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将护理从“底层杂役”提升为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科;她还撰写了《护理札记》《医院笔记》等重要著作,强调护理的人文性与科学性(如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为现代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她推动护理事业向全球推广,西欧及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建立护士学校,医护队伍得以壮大。

护士节的正式确立:全球共识的形成

1910年,南丁格尔逝世。为铭记她对护理事业的开创性贡献,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ICN)将她的诞辰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此后,每年的5月12日,全球护士都会通过纪念活动(如授帽仪式、学术研讨、社区义诊)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强调护士在医疗体系中的核心价值。

中国护士节的融入与发展

中国护士节的庆祝活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2年,中华护士会(中国护士学会前身)加入国际护士会,1926年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将5月12日定为护士纪念日,开展毕业典礼、卫生讲座等活动,旨在提升护士地位、普及护理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护士节曾与“五一”劳动节合并,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独立庆祝。如今,中国护士节不仅是致敬护士的节日,更成为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的载体,激励广大护士在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基层医疗等领域践行使命。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