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傈僳族传统乐器中更具代表性的类别,音色圆润明亮,多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核心乐器包括:
其布厄(傈僳琵琶):又称“其伯”“其奔”,汉族称“傈僳琵琶”,是傈僳族更流行的弹拨乐器。琴体用樱桃木、楠木等硬杂木 *** ,共鸣箱呈扁圆形、椭圆形等,张4条丝弦或钢丝弦,定弦多为四度或五度(如a、c1、e1、a1)。演奏时采用坐姿或立姿,左手按弦,右手用拇指、食指弹拨,音色圆润而明亮。常用于演奏《木刮》(叙事古歌)、《传情调》《划船调》等乐曲,也是“琵琶歌舞”的核心伴奏乐器,男女均可弹奏,边弹边唱或边弹边舞。
呃吱(傈僳拉弦乐器):又称“吉吱”“直吱”,是傈僳族传统拉弦乐器。琴体用香樟木或枫木挖凿而成,共鸣箱呈梯形或圆弧形,蒙以松木薄板,张2条丝弦或钢丝弦,定弦为四度或五度(如d2、g2)。演奏时采用坐姿(琴箱立于左大腿)或立姿(尾柱置于腰带),左手按弦,右手执马尾弓拉奏,音色柔和优美。常用于演奏《苦调(双木刮)》《高兴调(岗兹木刮)》等民歌曲调,以及《一步舞(提托刮且)》《两步舞(尼托刮且)》等舞曲,多为中老年人演奏。
口弦(马古):傈僳语称“马古”,分为单片弦和三片弦两种。单片弦用竹片刻制,中间刻沟并装,两边通眼穿线,演奏时左手执尾部,右手拉动;三片弦则用左手执尾部,右手弹动片头发音。音色细腻,表现力丰富,常用于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为生产劳动、节日舞蹈伴奏,是傈僳族姑娘喜爱的随身乐器。
二、吹管乐器
吹管乐器音色高亢嘹亮,多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常见乐器有:
笛哩吐:傈僳族特有吹管乐器,又称“小竖笛”,流行于云南各地区傈僳族中。用竹子 *** ,管身开有音孔,音色高亢嘹亮,常由青年妇女吹奏,与琵琶、三弦配合为歌舞伴奏,是傈僳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列(无膜笛子):无膜竹笛,是傈僳族传统吹管乐器之一。用竹子 *** ,管身开有音孔,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或为山歌、舞蹈伴奏,表现自然景物或劳动场景。
葫芦笙:用葫芦做笙斗,竹管做音管,是傈僳族传统吹管乐器。音色浑厚,常用于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多在节日、婚礼等场合使用。
三、拉弦乐器
除呃吱外,傈僳族还有其他拉弦乐器,如:
腰胡:又称“吉吱”“禾贺”,形似琵琶,琴体用香樟木或枫木 *** ,张2条丝弦或钢丝弦,定弦为d2、g2或d2、a2。演奏时采用坐姿或立姿,左手按弦,右手执马尾弓拉奏,音色明亮。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民歌、舞蹈伴奏,演奏曲目包括《苦调》《高兴调》等民歌曲调,以及《一步舞》《两步舞》等舞曲。
四、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节奏鲜明,多用于歌舞伴奏或祭祀活动,常见乐器有:
大鼓、大锣、大镲:是傈僳族传统打击乐器组合,用于节日、婚礼、祭祀等大型场合。大鼓音色浑厚,大锣音色洪亮,大镲音色清脆,三者配合营造热烈欢快的氛围,常为“三弦舞”“琵琶舞”等群体歌舞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