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接财神的核心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五,多数地区认为这是财神的诞辰,需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部分地区也有正月初四接财神的习俗,称为“抢路头”——商家为争“利市”(好运气),会在初四深夜或凌晨提前迎接,寓意“早接财神早发财”。少数地方会在正月初一接财神,但正月初五仍是流传最广、仪式最隆重的日子。
二、春节接财神的传说
1. 正月初五为财神诞辰
民间普遍相信,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为庆祝财神诞辰,人们在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示意欢迎。商家则会备好牲醴(如猪头、鲤鱼)、糕果、香烛等供品,举办热闹的祭祀仪式,祈求财神保佑新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这一习俗最早见于清代顾禄《清嘉录》中的“接路头”记载,当时人们认为“以争先为利市”,因此初五接财神逐渐演变为全民参与的盛大活动。
2. 蔡京与财神信仰
宋朝时期,宰相蔡京因富可敌国,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且恰生于正月初五,因此被民众当作财神祭祀。后来蔡京被贬,民间不再供奉他,转而寻找新的财神象征。因宋朝国姓为“赵”,“玄”为“岚”字的组成部分,便创造出“赵玄坛”(又称赵公元帅)作为正财神,其形象为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成为民间最尊崇的财神之一。
3. 王元宝与初五习俗
唐代开元年间,长安贩夫王二狗(后改名王元宝)因孤馆遇盗、财物尽失而欲自尽,冥冥中遇“财帛星君”(高祖赐封的李相公)。星君告诉他“尔当大富贵”,并指引他贩琉璃。王元宝听从建议,最终成为长安首富。为感念星君,他不仅易名“元宝”,还在每年正月初五商号开张时早起上之一柱香。民众纷纷效仿,正月初五清晨到财帛星君庙上香、接财神的习俗由此形成。
4. 五路财神与“接路头”
民间认为,财神有“五路”(东西南北中),寓意出门五路皆能得财。清代《清嘉录》提到,“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人们需“争先为利市”迎接“路头”(即五路财神)。商家会在初五凌晨敞开店门,灯烛辉煌,盛设供坛,迎接五路财神到来,希望新的一年生意“八方来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