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admin

赛龙舟是端午节更具代表性的活动,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纷纷划船追赶拯救,后逐渐演变为以竞渡纪念屈原的习俗,盛行于吴、越、楚等南方地区,如今已成为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民俗体育活动。

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饮食习俗,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早期粽子称为“角黍”“筒粽”,北方多以红枣、豆沙为馅,口感甜糯;南方则偏好鲜肉、火腿、蛋黄等咸口馅料,其中浙江嘉兴粽子以其软糯鲜香闻名全国,成为端午餐桌上的经典美食。

二、辟邪祈福类

端午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插艾和菖蒲是端午的传统习俗,民谚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之说。家家户户会在门前洒扫庭除,将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或悬于堂中,艾叶的清香可驱赶蚊虫,菖蒲形似宝剑,寓意“斩除不祥”,二者共同起到驱瘴辟邪的作用。

悬钟馗像是江淮地区的端午特色习俗。钟馗是民间传说中捉鬼驱邪的神灵,唐明皇曾因疟疾梦见钟馗捉鬼而痊愈,遂命画工吴道子绘制钟馗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张贴,以镇宅驱邪、保佑平安。

系百索(五色丝线)是端午的传统饰物习俗,五色丝线由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编织而成,又称“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绍”。人们会将百索悬于门首、戴在小儿项颈或系在手臂上,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这一习俗源于汉代“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的传说。

三、养生保健类

采杂药是古老的端午习俗,《夏小正》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荆楚岁时记》佚文亦提到“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人们会在端午当天采集佩兰、菖蒲、艾蒿等草药,或煎水服用,或制成香囊佩戴,以求祛病强身。

沐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早期“兰”指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荆楚岁时记》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后世因佩兰难得,多以菖蒲、艾叶等香草代替,端午日洗浴兰汤,寓意洗去污垢、驱除疾病,保佑身体健康。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