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的习俗与忌讳

admin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5月5日或6日交节。“立”为“开始”之意,“夏”指“长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意为春天播种的植物至此已进入快速生长期,标志着万物从“生”(春季)进入“长”(夏季)的阶段。在天文学上,立夏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斗柄指向东南方,天地间阳气渐长、阴气渐弱,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立夏的主要习俗

1. 迎夏仪式:古代帝王十分重视立夏,会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对夏神的敬畏。这一习俗可追溯至战国时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节令的尊崇。

立夏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的习俗与忌讳

2. 尝新活动:立夏前后,各地有“尝新”的传统,即品尝新收获的农作物或水果,寓意“尝鲜祈福”。例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无锡人偏爱黄瓜和杏子;常州人对刀鱼、鲥鱼情有独钟;江南水乡还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3. 立夏蛋与斗蛋:立夏这天,家家户户会煮“立夏蛋”(多用红茶或核桃壳煮,寓意“红运当头”),孩子们会将蛋装在彩兜里挂在脖子上,或与小伙伴玩“斗蛋”游戏——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最后选出“蛋王”。民间认为“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疰夏指夏季食欲不振、乏力倦怠的症状)。

4. 称人习俗:立夏日,人们会在村口或家中挂起大秤,用凳子或竹筐让人坐在上面称体重。司秤人会边打秤花边讲吉利话,如秤老人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小孩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这一习俗寓意通过称重了解夏季身体状况,祈求“不瘦不病”。

5. 饯春活动:江浙一带因暮春美景逝去,有“饯春”的习俗——备酒食(如樱笋、新茶)欢送春天,表达对春光的留恋。吴藕汀《立夏》诗“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便描绘了这一场景。

立夏的主要忌讳

1. 忌坐门槛:民间认为立夏日坐门槛会导致夏天疲倦多病,因此这天要避免坐在门槛上。

2. 忌无雨:河南、贵州、云南等地有“立夏无雨,锥头无米”的谚语,认为立夏日无雨会引发干旱,影响庄稼收成。

3. 忌不称体重:民间相信立夏日称了体重,夏天就不会因炎热而消瘦或生病;若不称体重,则可能遭遇“疰夏”或身体不适。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