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愿是迷信语境中求神保佑者兑现对神灵承诺的行为(如愿望实现后到神明面前烧香、跪拜、布施或举办仪式),同时也是比喻实践诺言的通用说法——即愿望达成后,以实际行动感谢或履行之前的承诺。
传统迷信中的还愿类型
1. 阳寿愿:老人祈求高龄、满寿时,若愿望实现,需举办傩事还愿;若未满寿已逝,寿期届满后仍需还“阴寿愿”。
2. 子童愿:夫妇求子求女如愿后,需通过傩戏法事等方式还愿,以感谢神灵赐子之恩。
3. 过关愿与打十二太保:小孩满6岁时,需请傩戏班还“过关愿”(寓意度过成长难关);满12岁时,需按许愿举办“打十二太保”仪式,祈求小孩易长成人、健康成长。
还愿的具体方式
1. 宗教场所还愿:回到当初许愿的寺庙、道观等场所,供奉当季水果(如苹果、桃子、枣子等,需单数,象征阳数)、香、金纸等供品,烧香时需一次性点燃,左手持香(左手为吉),作揖后将香置于香炉;也可选择点灯(数量为单数或九的倍数,象征祈福、心明眼亮),并进行大拜礼(敬佛法僧三宝)。
2. 日常践行善念:更好的还愿方式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从许愿之初便开始施行,不仅限于愿望实现后。这种方式强调通过自身善行回报神灵,而非单纯的形式化仪式。
傩戏中的还愿仪式
在傩戏文化中,“还愿”是最为隆重、盛大的法事之一,分为文坛(程序性表演,如祭祀流程)与武坛(特技演示,如“下油锅”“吃卡子水”“踩铧口”“上刀山”等神魔斗法节目)。傩事活动持续时间从三到七昼夜不等,包含“仙姬送子”“钟馗戏判”“柳毅传书”等折子戏,同时傩戏艺人还会兼演花灯戏、阳戏、川戏等其他地方剧种,形成“三种戏,一个班”的表演传统。土家族傩事活动中,还愿仪式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有“三种戏,一个班,阳花傩戏随人点”的俗语。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