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登高活动需量力而行:重阳登高是传统习俗,但老年人需结合自身身体状况选择路线(优先坡度小、平整的路段),避免过度劳累。登山时可借助登山杖减轻膝关节压力,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 *** )、水和零食,以防突 *** 况。高血压、心脏病、骨关节炎等慢性病患者需在家人陪同下进行,避免单独行动。
2. 插茱萸与饮菊花酒的禁忌:茱萸(吴茱萸)有散寒止痛、祛风邪的功效,可佩戴于臂或制成香囊嗅闻,但粉尘过敏者慎用。菊花酒虽能平肝明目,但脾胃虚寒(如畏寒怕冷、腹泻)、体质虚弱、孕妇及大病初愈者不宜饮用。
3. 吃重阳糕的讲究:重阳糕寓意“步步高升”,但属于高糖、高脂食物,老年人不宜空腹食用,以免 *** 胃酸分泌引起反酸、烧心。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可选择无糖、低脂版本,或自制发酵型重阳糕(更易消化)。
二、养生保健注意事项
1. 防秋燥,滋阴润肺:秋季气候干燥,易引发口干、咽燥、便秘等症状,饮食宜清淡,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如蜂蜜、梨、百合、银耳、芝麻、藕),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同时可在室内放置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建议50%60%),减少洗澡次数(每周12次),选择碱性小的沐浴露,避免皮肤干燥瘙痒。
2. 调作息,早睡早起:遵循“秋乏”规律,早睡早起(建议22:30前入睡,6:30左右起床),适当午睡(30分钟左右)。午睡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帮助恢复精力,避免因睡眠不足导致的情绪波动。
3. 畅情志,避免悲秋:秋季万物凋零,老年人易产生“垂暮感”,需多参与社交活动(如与家人聚会、跳广场舞、下棋),或登高赏菊转移注意力。家人应增加陪伴时间,及时疏导负面情绪,预防老年抑郁症。
三、安全与健康防护
1. 注意保暖,适时添衣:重阳前后昼夜温差大(可达10℃以上),需遵循“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透气、中层保暖、外层防风),重点保护腹部(避免受凉引起腹泻)、足部(穿防滑厚袜,预防关节炎)。早晨和晚上气温较低时,减少户外活动,如需外出可佩戴帽子、围巾。
2. 慢性病管理与陪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按时服药(避免漏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家人应关注其病情变化,如出现头晕、胸闷、气促等不适,及时就医。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