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其乌龙茶以“半发酵”的独特工艺、“岩骨花香”或“兰香蜜韵”的鲜明特征闻名遐迩,占据中国乌龙茶市场的半壁江山。以下为福建更具代表性的十大乌龙茶名茶:
1. 安溪铁观音
产自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标志性品种。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呈“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状,色泽砂绿油润,带白霜;冲泡后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有天然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观音韵”(鲜、香、韵、锐的综合特征)突出,耐冲泡(七泡有余香)。传统 *** 技艺包括“摇青”“做青”等关键步骤,强调“看天做青、看青做青”,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武夷岩茶
产自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山风景区及周边,是中国乌龙茶之极品,以“岩骨花香”(岩韵)为核心品质。其外形条索紧结壮实,色泽青褐油润,带“蛤蟆背”(叶背起蛙皮状砂粒);冲泡后汤色橙黄至红褐色,香气馥郁,有花香、果香或焦糖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骨”(岩石的矿物质感)明显。主要品种有大红袍、肉桂、水仙等,其中大红袍为武夷岩茶的代表,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大红袍
产自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是武夷岩茶的“茶王”。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绿叶红镶边”);香气馥郁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极致。传统 *** 工艺复杂,包括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步骤,需经过“三炒三揉”,产量稀少,2001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4. 肉桂
产自武夷山,是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之一,以“肉桂香”(辛辣桂皮香)为特色。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色泽青褐带砂,冲泡后汤色橙黄至红褐色,香气浓郁持久,有桂皮香(辛辣感),滋味醇厚回甘,带有乳香或蜜香。传统 *** 强调“重萎凋、轻摇青”,以激发肉桂香的释放,是武夷岩茶中“香气最烈”的品种之一。
5. 永春佛手
产自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别称“金佛手”,是福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品。其外形卷曲紧结、肥壮重实,色泽砂绿乌油润,形似佛手柑;冲泡后汤色金黄清澈,香气馥郁幽长(类似佛手柑的果香),滋味醇厚、收敛性强、回甘快,“佛手韵”(果香与茶香的融合)独特。传统 *** 工艺注重“晒青”“摇青”结合,以保留果香,适合资深茶客品鉴。
6. 漳平水仙茶
产自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是乌龙茶类唯一的紧压茶(茶饼),以“兰花香”“醇爽细润”为特色。其外形呈方形茶饼,色泽青褐间蜜黄或乌褐间金黄,香气清幽似兰或桂花,持久不散;冲泡后汤色金黄或橙黄明亮,滋味醇厚活泼、润滑回甘,经久耐泡(可冲泡810次)。 *** 工艺独特,包括“包揉”“定型”(用木模压制成饼),曾获中国农业博览会、中国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
7. 白鸡冠
产自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山,是武夷岩茶的传统名丛之一,以“果香”“醇厚”为特色。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砂绿带白霜,冲泡后汤色橙黄至红褐色,香气馥郁,有类似苹果或梨的果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明显。传统 *** 强调“轻做青”,以保留果香,是武夷岩茶中“更具果香”的品种之一。
8. 冻顶乌龙
虽主产于台湾,但福建(尤其是闽南)也有引种,是台湾乌龙茶的代表之一。其外形条索紧结卷曲,色泽墨绿带白霜,冲泡后汤色蜜绿至金黄,香气清新典雅(类似桂花或兰花香),入口醇厚甘润,喉咙有明显回甘韵味。传统 *** 工艺注重“发酵”与“烘焙”的平衡,以激发花果香,深受两岸茶客喜爱。
9. 高山乌龙(福建产区)
产自福建宁德、三明等地的高山地区(如福鼎太姥山、大田大仙峰),以“清香”“花香”为特色。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色泽墨绿油润,冲泡后汤色蜜绿至金黄,香气清新持久(类似茉莉或百合花香),滋味鲜爽回甘,叶底翠绿鲜活。高山环境(云雾多、温差大、土壤肥沃)赋予其“清、鲜、醇”的特点,是福建乌龙茶中的“小清新”代表。
10. 奇兰茶(白芽奇兰)
产自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是福建乌龙茶的后起之秀,以“兰花香”“鲜爽”为特色。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青褐带黄,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雅持久(类似幽兰花香),滋味鲜爽回甘,带有轻微的蜜香。传统 *** 强调“摇青”与“静置”的交替,以激发兰花香,适合喜欢“清淡鲜爽”口感的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