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源于季节定位: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称“仲秋”),十五日又处于八月中旬,正值“三秋之半”,故得名“中秋”。
别名折射多元内涵:因秋季为“秋节”、八月为“八月节”,故又称“秋节”“八月节”;以“月”为核心活动(祭月、赏月),故有“月节”“月亮节”“拜月节”“月夕”之称;寄托“团圆”愿景,故称“团圆节”(明代《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还有“果子节”(应季瓜果成熟)、“端正月”(唐朝对中秋月的雅称)等别名。
中秋节美食大全
中秋节的美食以“团圆”“应季”“祈福”为核心,涵盖主食、甜品、海鲜、时蔬等多个品类,以下为主要代表:
月饼:团圆的象征:作为中秋节的标志性美食,月饼形如满月,寓意家庭团圆。北宋苏东坡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南宋《武林旧事》中已有“月饼”一词,元末成为节日固定美点。不同地区有特色口味:广式月饼(皮薄馅厚,莲蓉、咸鸭蛋馅为主,流行于广东、广西)、潮式月饼(绿豆沙、蛋黄、海鲜馅,流行于潮汕)、京式月饼(香甜松脆,流行于京津)、苏式月饼(酥皮松脆,甜咸适宜,流行于江浙)。
藕制品:寄团圆之意:江浙一带流行“藕盒子”(藕切片夹肉、文蛤等馅,外拖面煎至金黄,又称藕饼),与月饼异曲同工,象征团圆。
南瓜/芋头:辟邪与丰收:江南多地中秋吃老南瓜烧糯米饭,寓意丰收;江浙、广东等地吃芋头(如苏州糖芋艿),《潮州府志》记载“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有辟邪消灾之意。
田螺:明目与应季:广东、顺德等地中秋吃田螺,《顺德县志》记载“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明目,是应季特色美食。
螃蟹:秋日的鲜美:“秋风起,蟹脚痒”,中秋前后螃蟹黄满膏肥,是浙江金华、四川、江苏等地的中秋必吃美食(如上海八宝鸭、四川烟熏鸭、南京桂花鸭),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水果:吉祥与应季:石榴(红似玛瑙,象征长寿、团圆)、柚子(广东、广西等地食用,寓意“佑子”)是中秋桌上的常见水果,契合节日氛围。
桂花制品:香甜与寓意: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饮用桂花蜜酒(寓意阖家甜甜蜜蜜)、品尝桂花鸭(南京应季名菜,肥而不腻),或用糖腌制糖桂花(用于 *** 桂花糕、桂花汤圆),增添节日香气。
其他特色美食:山东潍坊的面月(三层面饼夹大枣,部分地区称“金宝面月”)、丰糕(糯米、白糖、青红丝制成,香甜可口);河南驻马店、川渝地区的糍粑(舂制而成,软糯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