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气候特征怎么样

admin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之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地面接收的太阳热量显著减少,气温较白露时更低。全国平均气温下降较快,地域差异显著:长江以南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520℃之间,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长江沿岸地区更高气温难超30℃;西北、东北地区平均气温降至510℃,部分地区甚至低于0℃(如高原山区);华北一带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呈现“昼暖夜凉”的典型特征。

降水显著减少,秋燥加剧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降水明显减少。北方地区降水普遍不足20mm,新疆、青海等部分地区甚至仅有几毫米;南方地区降水虽略多(华南西部20mm左右、东部3040mm),但较夏季大幅减少。此时秋燥明显,空气湿度降低,易出现皮肤干燥、口鼻干渴等症状,需注意补水防燥。

寒露的气候特征怎么样

多晴好天气,昼暖夜凉

受冷高压控制,寒露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以晴空万里为主,日照时间较长,白天往往“秋高气爽”,适宜户外活动(如登高、赏红叶)。但夜晚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民间有“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的说法,提醒人们需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

特殊天气现象频发

雾和烟霾:10月气温下降,秋雨过后空气中水汽易饱和,形成雾或雨雾混合天气;受高压控制时,城市中的汽车尾气、工厂废气不易扩散,易形成烟霾(若湿度大则为雾霾混合),影响交通和空气质量(如2004年北京寒露当日出现大雾,能见度仅200米)。

华西秋雨:华西地区(渭水、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等)进入秋雨绵绵期,降水持续时间长(910月总雨日2030天),强度不大但阴雨寡照,严重影响晚稻收晒和秋种进度。

寒露风:秋季冷空气入侵南方后,引起显著降温(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3天及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华南低于22℃),导致晚稻瘪粒、空壳减产,是南方晚稻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其类型分为湿冷型(低温阴雨)和干冷型(低温干燥、大风)。

高原雪害:青海与四川交界处、四川西部等高原山区,寒露前后易出现大雪天气,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如牲畜觅食困难、冻伤)。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