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不可以回娘家吗 端午节禁忌有哪些

admin

端午节作为“女儿节”,大部分地区允许甚至鼓励出嫁女回娘家。明代《宛署杂记》明确记载“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可见“归宁”(回娘家)是端午的核心习俗之一。在湖北秭归、河南、陕西、安徽、山西、湖南等地区,出嫁女儿需在丈夫陪同下,带着粽子、酒、肉、夏衣、扇子等礼物回娘家,娘家则会备好团圆饭、雄黄酒接待,部分地区甚至将端午视为“比年大”的重要节日。

部分地区存在的禁忌

尽管主流是允许回娘家,但少数地区有特殊避讳:

端午节不可以回娘家吗 端午节禁忌有哪些

山东一带传统上认为,出嫁女儿应在端午节前回娘家,若端午当天回则不宜过夜,且有“端午吃了娘家粽,一个亲人也不剩”的说法,认为回娘家会将疾病或厄运带给娘家。

古代受“男尊女卑”“既嫁从夫”影响,部分家庭担心女儿回娘家会影响婆家事务,或引发“被赶回娘家”的流言蜚语,因此不提倡端午回娘家。

需澄清的误解

所谓“端午节绝对不能回娘家”的说法不符合大多数地区的传统。上述禁忌多为局部地区的旧俗,且带有时代局限性(如封建观念),现代社会中,随着观念更新,回娘家已成为亲情互动的正常选择。

端午节常见禁忌

1. 语言禁忌:不宜说“端午快乐”,应说“安康”或“平安”,因端午节纪念屈原等悲壮事件,需保持庄重。

2. 饮食禁忌:粽子不易消化,老人、小孩需适量食用,避免生冷、隔夜粽子;部分地区有“出嫁女不食娘家粽”的说法,忌送成串粽子(形似“吊丧”)。

3. 行为禁忌:忌下河游泳(传说溺亡鬼端午活跃,且汛期暗流危险);忌口角争执、熬夜与醉酒(违背节日安康氛围);忌远行与高危活动(古时“恶月”毒虫活跃,户外风险高);忌入深山、坟地、医院等阴气重的地方。

4. 服饰禁忌:忌穿大红大紫等鲜艳颜色衣服(可能吸引毒虫攻击);儿童需佩戴香包、五彩绳(象征护佑),端午过后之一场雨需丢掉。

5. 活动禁忌:艾草、菖蒲需在午时(11点前)挂好,否则避邪效果打折;部分地区有“躲午”习俗(体弱者、孕妇、幼童正午闭门不出,防“五毒”侵扰)。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