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为什么叫腊八节

admin

“腊八节”名称的由来与“腊”字的含义及节日日期的固定密切相关,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腊”字的本义与节日起源

“腊”是古代年终的重要祭祀名称,源于“猎”(《说文》载:“腊者,猎也,田猎取兽以祭祀其先祖也”)。上古时期,人们在年末用田猎所得的禽兽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与吉祥。这种祭祀活动称为“腊祭”,而举行腊祭的月份因在年终,故被称为“腊月”。

腊八节为什么叫腊八节

二、“腊八”名称的形成:日期的固定

先秦时期,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通常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说文》:“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到了南北朝时期,为了统一节日时间,腊祭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明确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此后,“腊八”便成为腊祭的专属日期,腊八节也因此得名。

三、“腊”字的三重引申义强化节日内涵

“腊”字的含义在后世逐渐丰富,进一步契合了腊八节的文化内核:

1. 新旧交替:《隋书·礼仪志》记载“腊者,接也”,寓含岁末年初、辞旧迎新的寓意;

2. 冬祭传统:“腊”从“肉”旁,强调用肉进行冬祭,延续了上古“猎而祭”的习俗;

3. 逐疫迎春:《荆楚岁时记》提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后来融入了驱疫避邪、迎接新春的仪式。

四、佛教因素的融入:名称的固化

佛教传入中国后,将腊月初八定为佛成道日(纪念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随着佛教的普及,腊八节逐渐融合了佛教纪念活动(如煮腊八粥供佛),进一步强化了“腊八”的名称与节日的关联。

综上,“腊八节”的名称是“腊”字本义(年终祭祀)、日期固定(腊月初八)、文化内涵(新旧交替、冬祭、逐疫)及佛教融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