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前拉大便的预示着什么 老人去世的讲究

admin

从科学角度看,老人去世前排大便多为生理现象:临终前身体机能衰退,括约肌松弛,加上胃肠道蠕动减弱或体内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气体压力,可能导致大小便失禁。若老人长期未进食,大便可能呈墨绿色;若有消化道出血,可能排出黑色或血便。

民间则赋予其象征意义:普遍认为老人去世前排尽体内污秽,是“ *** 裸来, *** 裸去”的体现,寓意走得干净,不会带走阳间杂物,甚至有“福荫后代”的说法,认为这预示着老人会保佑后代运势提升、事业顺遂。但在部分地区(如湖北鄂州),存在“老人拉屎,后代傻子”的忌讳,认为老人在子女家去世并排便,可能导致后辈出现精神问题(如抑郁症),不过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更多是民间对巧合事件的附会。

老人去世的常见讲究

老人去世前拉大便的预示着什么 老人去世的讲究

1. 送终与报丧:老人病危时,子女需火速返家守候;断气后(称“落气”),要烧“落气钱”、放炮送亡灵,同时向亲友发出报丧通知,外家(舅氏、出嫁女儿家)需前来奔丧,确认死因无争议后方可入殓。

2. 沐尸与更衣:断气后趁身体柔软时沐浴(称“洗汤”),用洁净山泉水擦洗全身(部分地区称“前三后四”),再穿上生前置备的寿衣(衫三件、裤四条,外罩白布),头戴布帽、脚穿布鞋,最后用白布盖身。

3. 停柩与守灵:一般停柩3天(乡村可能择吉日延长至半月),孝子昼夜守灵,不食荤、不洗澡,睡灵堂侧地;停柩期间请道士做开路法事、打绕棺,插幡于门外,念经超度亡灵。

4. 入殓与出殡:入殓时棺内垫石灰、撒雄黄,将尸体平稳放入,空隙处填陪葬物(如纸钱、瓦片),盖棺但不封实(出殡前封棺);出殡时由道士撒茶叶米(意为逝者留下的恩泽),送葬队伍一路放鞭炮、撒纸钱,灵柩抬至坟地后,孝子掩土三锄,众人堆坟。

5. 守孝与后续仪式:守灵结束后,孝子百日内不剃头、当年不贴春联,未成年男女不得谈婚论嫁;逝者去世之一天起每7天祭奠一次(称“头七”),直至第四十九天(“完七”);“复三”(下葬后第三天)需到坟地培土祭祀,之后每年清明、鬼节等节日需祭奠。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