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xùn)是汉语汉字,读音为第四声,部首为“巳”,总笔画12画,属上下结构。其含义涵盖哲学、天文、地理、人事等多个维度,以下是具体阐释:
1. 八卦体系中的核心符号
“巽”是《周易》八卦之一,卦形为“☴”(三根阴爻叠加),代表风(《易·说卦》:“巽为风”)。风的特点是“无孔不入”,因此“巽”卦引申为“顺从”“渗透”的意象。八卦对应方位,“巽”代表东南方(《易·说卦》:“巽,东南也”),传统风水中称东南风为“巽风”(又称“清明风”“景风”)。
2. 语义延伸:谦逊与顺从
“巽”的本义与祭祀相关(《说文》:“巽,具也”,指准备祭品),后引申为谦逊、恭顺(《论语·子罕》:“巽与之言,能无说乎?”指谦逊的话语让人愉悦;《书·尧典》:“汝能庸命巽朕位”,指禅让帝位)。在人事语境中,“巽”常形容人“卑顺”“怯懦”(《易·蒙》:“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指儿童顺从的性格有助于成长)。
3. 其他引申义
消散:《释名·释天》记载“巽,散也,物皆生布散也”,指万物生长时的扩散状态。
持、拿:《集韵》提到“巽,持也”,表示用手握持的动作(此义较少用)。
文化关联
“巽”字的文化内涵深厚:
神话:传说中的风神名为“巽二郎”(或“巽二”),源于“巽为风”的卦象;
建筑:传统建筑中,东南角(巽位)被视为“文昌位”,常设书房或文峰塔(如安徽徽州“巽峰塔”),寓意提升学业运势;
哲学:儒家以“巽”喻“克己复礼”(《礼记·曲礼》:“自卑而尊人”),道家以“巽”喻“柔弱胜刚强”(《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综上,“巽”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现象、哲学思想与文化符号的汉字,其核心是“顺”与“谦”,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层面。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