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冬天的结束还是开始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admin

冬至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天文学定义)。每年12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天文学上将冬至视为北半球冬季的起点,标志着气温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后续“数九寒天”中“三九”“四九”为最冷时期)。气候学上则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作为冬季开始的标准,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冷时段通常在1月。

冬至的传统食物

冬至饮食因地域差异各有特色,核心多为“驱寒、滋补、团圆”,主要传统食物如下:

冬至是冬天的结束还是开始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1. 饺子(北方主流)

北方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相传东汉医圣张仲景为救治冻烂耳朵的百姓,用羊肉、辣椒和祛寒药材熬汤,包入面皮捏成“娇耳”(形似耳朵)施舍,后演变为冬至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皮包裹馅料,象征“包容”,也有“交子之时”(新旧年交替)的寓意。

2. 汤圆(南方主流)

江南、华南等地盛行吃汤圆,又称“冬至团”。汤圆用糯米粉制成,内包芝麻、花生、豆沙等甜馅(部分地区有咸馅如肉馅),象征“团圆”“圆满”。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体现了对家庭团聚的重视。

3. 馄饨(部分北方地区)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习俗。《燕京岁时记》记载,馄饨形如鸡卵,似天地混沌之象,冬至食之可“驱混沌、迎阳气”。馄饨皮薄馅嫩,汤头鲜美,是北方冬至的传统选择。

4. 羊肉汤(北方部分地区)

山东滕州、内蒙古等地冬至必喝羊肉汤。羊肉性温,能补体御寒,相传汉高祖刘邦冬至吃羊肉后赞不绝口,民间遂形成此俗。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既能抵御严寒,也是冬季进补的佳品。

5. 赤豆糯米饭(江南水乡)

江南地区冬至夜有吃赤豆糯米饭的传统。赤小豆有驱邪避疫的寓意,糯米温补脾胃,两者搭配煮成的饭香甜软糯,吃完后周身发热,适合寒冷的冬至夜。

6. 冬酿酒(苏州等地)

苏州人冬至夜必喝冬酿酒,这是一种用糯米酿造的米酒,加入桂花增香,口感清甜。冬酿酒不仅御寒,还承载着“团圆”“丰收”的寓意,常搭配卤牛肉、卤羊肉等卤菜食用。

7. 年糕(江浙一带)

杭州、宁波等地冬至吃年糕,有“一年更比一年高”的美好寓意。年糕用糯米制成,可煎、炸、蒸,口感软糯,常作为早餐或点心,象征对来年的期盼。

8. 姜母鸭(福建厦门)

厦门人冬至吃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加入老姜、米酒、当归等炖煮,具有养胃健脾、祛寒化痰的功效。姜母鸭香气扑鼻,是寒冷冬季的滋补佳品。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